易纲:货币政策以国内为主 汇率不占重要地位
汇率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是中国央行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同时将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又是央行的目标之一,两者如何平衡?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汇率总体而言是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前进,而央行在考虑国内货币政策时,汇率并不占重要地位。
“我们考虑货币政策的时候,主要是价格和数量这些变量,汇率在国内的考虑里面应当是不占重要地位的。” 3月10日,易纲在全国“两会”期间的央行记者会上表示:“我们在国内的货币政策上,比如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多高,都是以国内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为主考虑。”
易纲表示,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际上,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决定的汇率,在整个汇率形成机制里面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汇率是朝着市场方向走”。
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形成的汇率,亦会反过来对各项经济变量产生影响,央行又是如何看待与处理此类问题?易纲表示,首先是要坚持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形成机制。目前中国央行已经基本退出了汇率市场的日常干预,而汇率一旦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就会开始有弹性和波动,这样的汇率对国际收支调节也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人民币汇率在2018年保持稳定。易纲介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全年最强为6.28元,最弱为6.97元,波动范围大概有11%。如果计算波动率,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动率为4.2%,这个波动率相对于欧元兑美元或英镑兑美元都偏小,后两者分别为7%左右和8%左右。
易纲坦言,从2015年起,人民币由于各种内外因素交织,在过去四年多时间承受了较大的贬值压力,但是中国货币当局仍然千方百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外汇储备减少了1万亿美元,这个努力全世界都看得非常清楚。”
易纲同时强调,汇率稳定不等于没有弹性,只有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才能起到国际收支调节的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也是如此,中国不会把汇率用于竞争目的,也不会用汇率来提高中国出口或者用作解决贸易摩擦的工具考虑。
完善汇率形成机制,还需要培育成熟的市场主体。易纲指出,经过多年市场机制的不断形成和完善,中国的企业和个人开始逐渐习惯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市场上的汇率风险对冲工具也越来越多。此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入华,势必也会提升套期保值工具的交易量,汇率对冲的成本也会变得越来越适度。
“市场建设和中国开放的总形势,会使得人民币汇率向市场决定的改革方向不断迈进。而且随着市场工具的增多和完善,人们的预期也会越来越稳。”易纲表示。
搜索
图文推荐
- 泛微网络关联交易未披露引
=$bqsr['classname']?>2024-12-25
- 这些股票,下周流通盘将翻
=$bqsr['classname']?>2024-12-25
- 有豪宅“三开三罄”,二手
=$bqsr['classname']?>2024-12-24
- 关键时刻:拜登丢枪,特朗
=$bqsr['classname']?>2024-12-24
- 三季度iPhone“翻身”收入止
=$bqsr['classname']?>2024-12-24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