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锋:中小企业是创新主体,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很重要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
讯 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比如谷歌、微软等都是从小公司发展起来,中国的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内也是从小公司做起。因此,我们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11月14日,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在 《财经》年会2019:预测与战略 上如此表示。
谈到产学研方面,邓锋认为,企业和大学结合是硅谷的成功因素。中国的学术界要从选题开始跟业界结合,使创新能够落地。
邓锋表示,自主技术创新瓶颈突破的关键是人才。就引进全球人才而言,中国同硅谷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他指出,硅谷拥有不同国家的精英,是全球人才聚集的地方,这也是硅谷创新所需的最基本要素。中国是否需要把硅谷的人才引进来?邓锋认为,中国可以从东欧、罗马尼亚等地引进人才,参与中国创新。
以下是发言实录:
邓锋:我也是搞芯片的,是从Intel出来的,也投资了一家芯片公司,但今天我不讲芯片。我在中美两地都做过科技创业,也做过科技风险投资,每个地方都做了十几年,因此相对更有国际视野。记得2005年刚回国时,我想做科技投资,当时想找好的企业都很难,但现在有了很大发展。今天我从微观的业界实践者、从业者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过去十几年来,中国的自主创新有了非常大提升,大家都能投到一些具有商业模式创新的公司机构。今天大家都说自己做科技投资,因为科技投资的机会多。这其中也出现了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芯片、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在内的新技术,有些甚至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以跟美国、欧洲、日本媲美,这是毋庸置疑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我们都是一些点,没有连成线,没有面。实际上在很多地方都是跟世界水平相差很远的,而且这种相差的水平,可能都是以20年、30年来计的。拿制造业来说,中国的制造业很强大,但制造业里稍微碰到一些精密的东西,如半导体、芯片制造,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差距就暴露出来。不仅是跟美国比,就是跟日本、欧洲比,很多地方也相差很远。但其实这也是一个机会,现在财务上在这方面的支持也很多。那么怎么把这些投资用好,其实是有很多可能的。
说到自主技术创新瓶颈突破,我觉得最关键的地方是人才。有一条我想强调的是,就引进全球人才而言,中国同硅谷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什么硅谷强大?因为硅谷拥有大量的中国人、印度人,还有日本、东南亚等国家的精英,它是全球人才聚集的地方,这是硅谷能够创新的最基本的要素。那我们是不是需要把硅谷的人才引进来?不需要。像东欧,罗马尼亚的数学非常好,AI也非常厉害,俄罗斯就不用说了,莫斯科大学数学系的老师非常厉害,这些国家工资又低,人才又多,能不能把他们吸引到中国大陆参与我们的创新?吸引这些人才,需要我们提供一些基本环境,不是说你给人家多少钱,而是在教育、医疗、环境等其他方面能否提供支持。例如北京能够吸引人才,是因为医疗、教育资源都很好,但只有这些还不够,还要加上税收和更好的居住环境,包括更好的空气质量,才能够吸引到更多人才。
我们平常老讲产学研,把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到实践中,其实科技成果转化这个词是错的,当前中国学术界和工业界中间有一道很厚的看不到的围墙,各干各的,两边的交流很少。但硅谷就不是这样,硅谷的很多公司都是老师参与创立,好多业界的人去学校讲课,讲的都是业界实际发生的事情,所以很多创新更多是发生在工业界中。要学习硅谷成功的因素,我们学术界就要从选题开始跟业界结合,要使企业和学校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有大量数据进行创新。我也在清华帮着推动这个事。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经商环境,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今天的问题是怎么深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改革。在市场化的改革中会发现,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更进一步来说,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比如谷歌、微软等都是从小公司发展起来,今天世界前10大公司有7家科技企业,7家科技企业里都是从小做起的,中国的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内也是从小公司做起。因此,我们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以低价中标为例,本来应该几千万的,有人几百万就中标了,完全阻碍了创新。我投资的很大一块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如果低价中标,那么所有企业就不去搞创新了,不去搞研发了,现在用的安全设备看着挺好,其实很多都是摆设,根本没有把真正的科技开发做好。真正的科技创新没法干,低价中标听起来是好的规则,其实害了整个的科技创新。
还有些地方规则定得高,比如对一些新的技术临床要求特别高,但其实没有人能达到,像这些东西,我觉得是营商环境需要改善的,也是可以改善的。
在知识产权方面,听起来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大家会讲有多少个专利,哪些专利是有用的。但知识产权不仅是专利的问题,它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能够被执行出来。大家都知道知识产权保护有用,但如果执行层面没有设计好是做不好创新的。当然,这些都是一步步进步的,只要多听听第一线实践者的声音,一步一步改善,我们都可以做到。
总的来说,我还是很乐观,虽然有些问题,但能够看到中国还是在前进。十几年前的问题比现在多,但今天仍有这么大的进步。再往后看,进步可能会更大。所以,从大的角度来说,我为什么还持续做高科技早期的风险投资,就是看到了机会大于问题。
谢谢大家!
搜索
图文推荐
- 英国降息预期降温支撑英镑
=$bqsr['classname']?>2024-12-23
- 光大期货:11月1日矿钢煤焦
=$bqsr['classname']?>2024-12-23
- 涨幅是同期比特币四倍,
=$bqsr['classname']?>2024-12-23
- 疯狂!“大牛”财务造假
=$bqsr['classname']?>2024-12-22
- 华尔街点评10月非农:不影
=$bqsr['classname']?>2024-12-22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