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遭大量股民销户?多个营业部回应
央广网
近期,“券商一哥”中信证券深陷舆论旋涡,先是被指“带头做空”股市,此后又被股民呼吁“大家一起销户”,还有部分自媒体称,中信证券前两月累计销户数超过16000户。与此同时,中信证券2023年再次出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降”情况,投行业务收入承压也备受关注。
被指前两月累计销户16000多户 中信证券多个营业部回应
近日,有股民在中信证券股吧表示,已经把中信证券账户注销,余仓已清,永不买中信证券。还有股民呼吁,“所有在中信证券注册的股民集合起来注销帐户”。与此同时,多个自媒体近日发布消息称,中信证券今年前两月销户数量达16000多户,平均每月销户8000户,并以此推算称,到年底中信证券销户数量可能达到10万户,占总客户数50万户的20%。
为求证此事,央广网记者以投资者身份拨打了中信证券年报中披露的联系电话,并询问了中信证券客服人员及多个营业部的工作人员。
中信证券投资者热线工作人员表示,公司近日已就部分自媒体和个人账号传播的信息进行公开声明,相关言论与事实相悖,公司坚持依法合规经营,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公司保留追究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者法律责任的权利。中信证券客服人员表示,公司目前开户、销户整体业务正常。多个营业部的工作人员也均表示,其所在营业部近期未遇到异常销户。
中信证券中关村大街营业部工作人员表示:“平时销户肯定是有的,例如一些空户合规部门会提醒他们注销掉,不过账户有资金的人一般也不会乱动。”
中信证券北京建国门证券营业部工作人员表示:“长期未使用的账户销户我们一般会做回访。我们的总客户数应该没有网上说的50万那么少,可能北京地区就有这个数了。”
中信证券呼家楼营业部工作人员也表示:“公司客户数肯定不止50万,呼家楼营业部最近没有太多客户销户,而且开户的比销户的多,公司客户数整体上处于增长趋势,近期公司方面也没听说什么异动,建议不要轻信网络传闻。”
记者查阅中信证券年报发现,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客户数量累计达1420万户,与自媒体所说的“总客户数50万”相差较大。记者进一步查询发现,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中国银河证券等多家头部券商客户数量均在千万量级。
对此,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对记者表示:“客户数和股东户数不是一个概念,部分自媒体发布的销户信息,应该是把中信证券的客户数和股东户数混淆了。从公开资料可以看到,中信证券截至2月底的股东总人数是51.87万户,较2023年底减少1.68万户,近五年来基本保持在50万到70万户之间,但客户数是千万级别的。对于多数股民来说,由于资金和持仓原因,不会轻易销户。销户可能是小部分的情绪化现象,出现普遍销户的可能性不大。”
保荐项目频出问题 专家建议延长勤勉尽责问责期限
记者注意到,在微博、股吧等多个平台上,投资者对中信证券的不满情绪普遍存在,不少投资者称中信证券为“最大空头”,认为“中信证券与待上市公司联合骗股民的钱”,提议彻查中信证券。
在对中信证券“做空”的指控中,投资者频频提到其全资子公司中信期货,称中信期货“每天空头持仓开单最多”。以3月27日为例,当天上证指数尾盘跳水跌破3000点,深成指、创业板指等指数大幅下跌。不少投资者称中信证券为“始作俑者”,对沪深300股指期货挂大量空单“带头砸盘”,以表达对深交所因联纲光电IPO保荐项目对其启动现场督导的不满。
“目前从公开信息来看,中信期货的仓位主要来自其经纪业务,即代理客户的交易。因为中信期货客户规模较大,所以它业务规模长期排第一也正常,但这是因为客户交易而产生的规模,并非是其自营业务的空单数据。”郭施亮说。
记者注意到,在2023年底,曾有投资者在“上证e互动”平台向中信证券提问:“中信期货持有的对上证50、沪深300等股指期货的净空单,是否由贵公司开仓用来做空中国股市?”中信证券回答称,中信期货仓位均来自于代理客户交易,因客户数量多、交易量大,因而在交易所多头仓位和空头仓位均长期排名前列。
中信证券客服人员也对记者表示,公司不存做空的相关情形,前期证监会曾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未发现客户集中大量空仓现象,也未发现关联账户联合做空行为,公司近日已在官网就相关不实信息进行公开声明。
为何投资者对中信证券的声明和澄清选择忽略,反而去相信自媒体的小道消息?郭施亮认为,一方面,中信证券曾因2015年配合外资做空A股被查,部分股民对此印象深刻,同时对中信证券、中信期货同有的“中信”字样比较敏感,一旦市场情绪爆发容易将矛头指向中信证券。另一方面,中信证券的IPO保荐项目经常出现问题,其保荐公司上市后破发率较高,今年以来保荐项目的撤否率也比较高。
记者查询发现,中信证券2023年保荐的IPO企业破发家数为21家,破发率达到70%。今年以来,中信证券密集撤回认养一头牛、大族封测、汉桐集成、中航石油、爱科百发、博纳精密、辉芒微等7家IPO保荐项目,撤否率超过20%,撤回项目中涉及“一查就撤”、对监管问询“已读不回”等情况。另外,由中信证券保荐在创业板上市的*ST左江(维权)也因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被证监会调查。
郭施亮认为,目前A股中对于券商持续勤勉尽责方面的问责仍有不足,从规范券商行业合规性、提升投行质量和IPO项目质量等角度来说,需要大幅延长对勤勉尽责的问责期限,可以参照A股退市类型中的财务指标退市一类,将这一时间期限定为三年到五年,如果上市企业在此期间连续亏损触及“披星戴帽”,可以对保荐机构进行连带问责。
营业收入、净利润连续两年“双降” 投行业务承压
几日前,中信证券披露了其2023年度报告并召开业绩发布会。财报数据显示,中信证券多项业绩指标出现下滑,且连续第二年出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降”的情况。
2023年,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600.68亿元,同比下降7.7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7.21亿元,同比下降7.49%。2022年,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651.09亿元、归母净利润213.17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4.92%、7.72%。
分业务板块来看,中信证券2023年多项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毛利率也普遍下滑,仅自营业务收入实现正增长,近期备受关注的投行业务则明显承压。
具体而言,中信证券2023年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投资业务、证券承销业务、其他业务分别创收152.01亿元、108.46亿元、193.95亿元、62.46亿元、83.80亿元,分别同比下降7.81 %、下降10.99%、上升22.97%、下降26.61%、下降31.05%。其中,证券承销业务毛利率下滑幅度远高于其他几项,较上年减少17.51个百分点。
在IPO节奏不断收紧以及政策端“申报即担责”等强监管背景下,中信证券不得不面对投行业务“缩水”问题。
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针对投行业务发展情况,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回应称,对于新的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的机遇,公司将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的监管要求,继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客户项目质量,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加大增量业务的开拓。
“保荐可能不再是躺着赚钱了,未来中介机构的责任会更加重大,特别是问题项目的问责力度可能会持续加大。”郭施亮指出,中信证券的此次风波,会推动保荐机构加强业务的严谨性、专业性,同时也会促进行业提升合规专业能力。
搜索
图文推荐
- 有豪宅“三开三罄”,二手
=$bqsr['classname']?>2024-12-24
- 关键时刻:拜登丢枪,特朗
=$bqsr['classname']?>2024-12-24
- 三季度iPhone“翻身”收入止
=$bqsr['classname']?>2024-12-24
- 消费龙头股三季报业绩增速
=$bqsr['classname']?>2024-12-24
- 海通的银行首席到国海了,
=$bqsr['classname']?>2024-12-24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