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海防道街市:临时40年的“港式隐市”
香港开埠之初, 街市 专指设于街道旁的传统市场,后来则成为香港对肉菜市场的统一叫法。它们隐藏在高楼大厦之下、大街小巷之中,维持且满足着城市人口的饮食需求,成为香港城市生活的象征之一。
香港街市的规模及类型各异。从自发形成的露天街市,到 上环街市 (现已改造为西港城)和 中环街市 这种政府统一规划的公共街市建筑,再到与体育设施、图书馆等合为一体的市政大厦,以及配套修建的屋邨街市。
各种街市以其独有姿态,满足不同人群之需,既是个体商贩维系生存的经营方式,又是市民赖以生活的必需场所,也是观光者体验本土风味的 打卡点 。比起商品琳琅满目的连锁超市,街市更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 港味 。
在名店林立的广东道旁、潮湿幽暗的桥底下,锈迹斑驳的铁网背后隐藏了一个于1978年启用的海防道临时街市。作为香港仅存的四个临时街市之一,它是尖沙咀区域里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2009年,政府为其贴上了 环境恶劣、设施过时、使用率偏低及人流稀少 等城市病标签。海防道临时街市于2018年11月底,被迫开始了 现代化 改造,工期预计约14个月。
海防道临时街市的外场。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为作者拍摄。
都市发展下的拆迁:40年的 临时 岁月
据史资记载,为鼓励居民在战后自力更生,港英政府在现在的北京道一号的空地上兴建了尖沙咀街市。当时的尖沙咀一片荒凉,只有工人在码头附近的九龙仓工作。于是,九龙首个西式双层街市于1911年建成,为了方便九龙仓工人用膳,港英政府于1945年在其前后加建了拍档,于是这里成了尖沙咀片区最热闹的地方。
然而过了将近30年,港英政府有意发展该地区,将此块土地置换发展为高强度开发的地产项目,便迁移街市内外的摊贩至海防道,并改名为海防道临时街市。设立临时街市的原意是,街市商户搬至新地方经营之前,以临时划拨的用地和隔年续租的形式租借,这里成为他们临时的经营场所,政府有权随时收回街市。
曾经的尖沙咀街市,图片Richard Wong HK Photo Collection
然而,海防道街市却以 临时 之名,屹立了足足40年。1978年至今,海防道临时街市见证了尖沙咀的浮浮沉沉。海防道上的商铺进行了数轮更替,从1980年代主打的摄影器材、钟表、珠宝以及皮具等小店,到1990年代末遍地开花的便利店和化妆品店,直至近几年的大型珠宝首饰、化妆品等品牌连锁店,以多个店铺连租打通的形式雄霸街头巷尾。
临时的状态稳固了街市的发展。尽管尖沙咀成为名店林立的购物区,同时街市内人流稀疏,出租率只有66%,但这里以尖沙咀最便宜的租金 平均月租金为每平方米316港元,保住了美味弹牙的德发牛丸、用瓦煲煲奶茶的茶档合香园、驰名秘制猪扒的华香园 让这些本地档贩得以不被高昂的租金吞没,为顾客呈上物美价廉的港式风味。
闹城桥底下的遗市:多元的平民 喘息地
闹城遗市
天桥底 通常都会被认为是负面的边界空间,隔断了与周边场所互动的可能性。在一般的地产开发中,天桥通常会局限发展面积和空间布局。但恰恰是路旁的天桥守住了这块闹市中的喘息地,使其至今仍占据在尖沙咀市值约五十亿元的黄金地段。
如果说,购物天堂广东道和环境舒适的海港城,是香港光鲜亮丽的外衣,构成了尖沙咀的都市印象,那么相隔20米的海防道临时街市则是贴身内衬,以其不起眼的存在,集合了花店、士多(Store,指杂货店)、书报刊亭、新鲜蔬果等店铺,以及全港最集中的清真生肉店铺, 镬气 十足的熟食中心,甚至隐藏了一座百年历史的福德古庙。
搜索
图文推荐
- 有豪宅“三开三罄”,二手
=$bqsr['classname']?>2024-12-24
- 关键时刻:拜登丢枪,特朗
=$bqsr['classname']?>2024-12-24
- 三季度iPhone“翻身”收入止
=$bqsr['classname']?>2024-12-24
- 消费龙头股三季报业绩增速
=$bqsr['classname']?>2024-12-24
- 海通的银行首席到国海了,
=$bqsr['classname']?>2024-12-24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