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依德:美联储货币互换计划未包含中国并无实际冲击

2020-05-19 11:04已围观

为了缓解美元荒,美联储在一个多月前与多国央行进行了货币互换计划,但近期,国内关于货币互换计划中没有中国是去中国化、中国美元流动性可能因此吃紧等讨论升温,但事实并非如此。

对此,第一财经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他表示,不利于中国或人民币的说法有失偏颇,应以平常心看待,关键是中国并不缺美元,中国外汇储备(超3万亿美元)比较充裕,国际收支一直保持平衡,在大多数年份贸易还有顺差,对外净资产将近两万亿美元,这些足以让中国保持有充分的美元流动性。

货币互换是正常金融计划

乔依德是国际货币体系专家,定期参与国际基金组织(IMF)研讨。采访中,他表示,货币互换是受G20等国际社会认可的正常金融计划,美联储货币互换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就引发关注。当时,美联储与14个国家先后进行了双边的货币互换,也没有中国,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近几年不断提升,尤其是2015年被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SDR)。

早在3月,疫情全球蔓延引发金融市场巨震,为了缓解美元荒,除了推出50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计划,美联储还推出了国外央行回购计划(FIMA),即允许国外央行用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抵押给美联储,取得美元现金。

对于FIMA,当时也有一种言论,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被冻结、锁住了。乔依德表示,这个计划是自愿的,实际上是为了给全球市场提供流动性,截至目前,一共才用了几百万美元。而对于货币互换,央行货币互换原理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互换、掉期类似,只不过内容不同,即主要是以主权国家的法定货币来进行互换。例如A国跟B国进行互换,双方可以约定数额和期限。期限到了,A国、B国分别拿回自己的货币,可能B国要付给A国一定的利息。这是一个借贷行为, 而且常常是短期借贷行为。计划本身类似于银行给企业额度,是备用的,可用可不用。

而此次,即使获得美元互换额度的国家也并未足额使用。到目前为止,货币互换计划执行的情况大体是:已使用4450亿美元,其中日本央行是最大的货币互换方,用了2200亿美元(将近50%的份额),欧央行用1430亿美元(约32%)。加拿大、巴西、 新西兰、瑞典等国央行并未使用,而且这只是一个很短期的融资计划,期限为7天或84天。乔依德表示,4月开始,美元荒已经缓解。

至于为何不包含中国,美联储选择互换国的标准向来不是很透明,不少新兴市场国家也未在名单上,如印度、印尼。 乔依德表示。

在危机紧急的情况下,美联储的短期货币互换计划还是起到了稳定全球金融体系的作用,与IMF是互补的。乔依德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后,G20下的金融框架工作小组提出了建立全球金融安全网的建议,这个网络由四部分组成各国自己的外汇储备、各国货币互换、地区金融安排、以IMF为核心的多边救助。

中国境内不缺美元,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就实际影响来看,货币互换计划未包含中国对中国市场和人民币并无冲击。

中国境内一直不缺美元,最多冲击来袭时,大行会减少美元的融出,造成一些流动性的结构性分层。某外资行交易员告诉记者。

乔依德表示,人民币未加入美联储货币互换计划不会影响中国正常的对外经济活动,中国的美元流动性依旧充足。中国国际收支一直保持平衡,大多数年份,贸易还有顺差,对外净资产近两万亿美元,中国拥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这些足以让中国保持有充分的美元流动性。

此次疫情中,中国的汇率和资本进出都比较稳定,甚至被外资称为全球波动下的稳定器,所以无论是在平时或在紧急时刻,中国的美元流动性都较为充足。他称。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此前表示,虽然中国不在美联储牵头的货币互换体系内,但中国央行与30多家境外央行签订了总额近3.5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互换协议。实际上,与美联储有协议的境外央行如欧洲、英国、日本、瑞士、加拿大、韩国、新加坡、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与中国央行也都有双边货币互换安排,总额达2亿多元人民币(约合3000亿美元)。此外,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东盟10+3框架下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CMIM)中,东盟与中日韩、中国香港之间还有一个总额24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

另一种担忧在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可能因缺席美联储的货币互换协议而受损,事实恰恰相反。

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多年中,中国并未在美联储的货币互换计划中,但这并未影响人民币的地位,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反而有所上升。在IMF的份额调整中,人民币所占的份额是有所上升的。2015年人民币被纳入SDR篮子。这说明货币互换计划虽然会巩固美元地位,但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零和博弈,即人民币一定会受到伤害。乔依德表示。

因此,要以平常心看待美联储的货币互换计划,不要做过度的引申。他称。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