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非常时期保就业为重中之重

2020-04-20 08:00已围观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出现负增长,经济下行带来一连串的负面影响,包括关乎国计民生的就业问题,也引发了决策层的高度关注。

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同时提出六保,二者皆以就业为首。之所以如此重视就业问题,因为居民有工作才能有收入,才能有消费,经济发展才有基础;而收入下降会影响消费,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换言之,稳就业、保就业,不仅是稳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而且,历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经济衰退,各国政府应对的突出难题就是失业。

从公布的失业率数据来看,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似乎并不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国内疫情高峰期的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虽然突破了5%这一警戒线,但仍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

但必须重视数字背后的隐忧。其一,调查失业率是通过城镇劳动力情况抽样调查所取得的城镇就业与失业汇总数据进行计算的,农民工不包括在内。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7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4247万人,全年农民工总量29077万人。所以,三亿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未统计在失业率之内。

农民工就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则是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疫情对餐饮、旅游、酒店之类的服务业影响最大,而第三产业又是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2019年占比超过一半,这些服务业基层从业者中有大量的农民工。此外,包括建筑、装修、服装等行业在内的制造业基层员工,农民工占比也不小,这类行业同样受到疫情冲击。

认为农民工失业能够回归土地这样的思维早已过时,且不说第一产业占GDP总产值仅5%左右,近些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土地能给农民带来的收益越来越低,不然也不会有大量的农田抛荒,农民进城务工获得的收入,远远大于来自土地的收益。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是今年的高校毕业生。统计显示,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往年最后一学期是高校毕业生签约就业的高峰期,今年受疫情影响至今仍未返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不小。

如何保就业?一方面需要政府树立救企业就是保就业的思路。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提出,继续采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延长交通运输和餐饮住宿等企业亏损结转年限、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价格等措施。此外,可通过失业保险返还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数据显示,我国失业保险结余比较大,2018年就有超过5000亿元,虽然去年开始实施失业保险返还制度,但力度一般,此次正好可以通过加大对疫情受损企业的返还力度,稳岗保就业。

与此同时,还应该利用市场化手段,发挥双创积极作用,促进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如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孵化器等发展,增加大学生就业创业机会;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能;消除障碍,为多种形式创业和灵活就业松绑等。

当然,解决就业问题,从根本上来讲还要靠发展,即通过推动全面复工复产,让经济运行尽快回到合理区间。目前疫情仍在境外扩散,国内防反弹、防输入压力不小,需通过科学、精准的防控,让疫情对经济恢复的影响降至最低。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