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建材的教训值得吸取,但这个教训与捐赠无关
2020-03-30 09:51已围观次
疫情如火,就是美国政府也不得不开放签证,呼吁其他国家的医护人员可以自发前往美国,协助抗疫。
不过,国内的社交网络上也流传着一种声音,希望我们的医护人员不过过于“博爱”了。
道理很简单,我们的医护人员基本上不会拥有美国卫生部门颁发的行医资格,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美国政府可不会帮忙兜底。
此外,声音还指,我们的企业对美援助医疗物资的话也应该慎重。
如果考虑现实和利益的话,这些担心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反谣言中心也是赞成的。
但是呢,反谣言中心又看到谣言了,不得不出来澄清一下:
29日早上,知名的微博博主@吴法天 在提醒国内企业谨慎对美援助的时候提到了“的教训”。
博主称,2005年美国海啸后,应中美两国政府的协调,对美出口了几百万美元的纸面石膏板,结果引发诉讼,持续了15年之久。最终,赔偿20多亿人民币的和解金,诉讼费用支出超过3亿人民币,而且整个诉讼期间都不能将产品出口美国。
该博主还配了一张来自公众号“CPCU国际大使”的文章截图。
仅从截图中的文字内容来看,在这场国际诉讼中的确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评论区中也有很多网友附和@吴法天 的观点,而且不乏一些认证博主:
包括我们风闻社区里也有读者写了文章,认定是遭到了美国民众敲诈。
但是,这件事情真的是这么简单吗?
首先,向美国民众提供建材产品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而非捐赠行为,期间也没有所谓的两国政府协调。
为什么反谣言中心敢如此下定论呢?
公众号“CPCU国际大使”发布相关文章其实并不久,稍微在历史文章中翻找一下很快就能够找到:
在这篇文章中,注意作者的描述:
经过十多年的诉讼,超过1800名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房主将以2.48亿美元的和解方案分担这笔赔偿金,这些房主购买了中国产石膏板造成的无法居住的房屋。
……
由于2005年特里娜飓风和威尔玛飓风的影响,美国东南部地区的居民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重建家园。由于当地建材缺乏,从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美国的建筑商便开始从美国以外采购了大量的石膏板,其中就包括了大量中国制造的石膏板。
……
新屋落成不久后,灾后新建房屋的业主们开始投诉电线和空调等金属部件出现腐蚀,还有人抱怨有臭鸡蛋的味道,并出现眼睛和皮肤刺痛、咳嗽等健康问题。
随后,由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在美国顶级实验室资助的科学研究确定了来自中国的问题石膏板、硫化氢和腐蚀之间的密切联系。
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两点信息:
一、正常的商业行为,不涉及捐赠,不涉及任何的道德包袱;
二、消费者确实反映购买材料后出现了各种问题,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认定这些问题与提供的产品之间存在关联。
以上是不得不赔上大笔和解金的关键所在。
这些信息在发布的公告和早年的媒体报道中都是可以查询得到的。
如果没有捐赠这个前提,重新讨论遭遇到的国际诉讼,是不是就有不一样的视角了。
当然,因为反谣言中心并不是法律专家,也不精通国际贸易,所以并不清楚被迫和解是否妥当。
早年间的媒体报道显示,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石膏板专项检查,检查范围包括和泰山石膏生产的石膏板,检查结果表明,和泰山石膏被抽检产品全部符合质量标准,未发现质量问题。
而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也一度认定,中国的石膏板与原告所宣称的含硫气体和甲醛无关。
自己也觉得很冤枉:
一、公司从上个世纪成立至今,自主研发的石膏板生产技术早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品质量也是有口皆碑;
二、不仅是美国,产品也远销其他国家,为什么在其他国家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同一批次产品出现问题的投诉和反映;
三、房屋修建涉及多个环节、多种建材,为什么就直接认定造成屋主身体损伤的,就是来自中国制造商生产的石膏板呢?
那么为什么诉讼会持续了15年左右的时间呢?
早年的媒体报道中,业内专家分析主要是两点原因:中美建材标准的不同,以及美国政府秘而不宣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总之,的案例值得中国许许多多的外贸企业去研究和琢磨。
但是它确实与当下舆论场中的热门话题——“美国政府如果厚脸皮求援了,中国该不该出手”——是没有多少关系的。上文提及关于这场国际诉讼的内容也只是只言片语,如果要对的案例发表更为严谨的观点的话,我们还是要多查看资料哦。
抛开中美博弈的情结,就放在我们的周遭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去思考这么一个问题:
我们捐赠出去的东西,给受捐赠者造成了伤害,那么捐赠者需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呢?(观.察.者.网)
不过,国内的社交网络上也流传着一种声音,希望我们的医护人员不过过于“博爱”了。
道理很简单,我们的医护人员基本上不会拥有美国卫生部门颁发的行医资格,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美国政府可不会帮忙兜底。
此外,声音还指,我们的企业对美援助医疗物资的话也应该慎重。
如果考虑现实和利益的话,这些担心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反谣言中心也是赞成的。
但是呢,反谣言中心又看到谣言了,不得不出来澄清一下:
29日早上,知名的微博博主@吴法天 在提醒国内企业谨慎对美援助的时候提到了“的教训”。
博主称,2005年美国海啸后,应中美两国政府的协调,对美出口了几百万美元的纸面石膏板,结果引发诉讼,持续了15年之久。最终,赔偿20多亿人民币的和解金,诉讼费用支出超过3亿人民币,而且整个诉讼期间都不能将产品出口美国。
该博主还配了一张来自公众号“CPCU国际大使”的文章截图。
仅从截图中的文字内容来看,在这场国际诉讼中的确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评论区中也有很多网友附和@吴法天 的观点,而且不乏一些认证博主:
包括我们风闻社区里也有读者写了文章,认定是遭到了美国民众敲诈。
但是,这件事情真的是这么简单吗?
首先,向美国民众提供建材产品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而非捐赠行为,期间也没有所谓的两国政府协调。
为什么反谣言中心敢如此下定论呢?
公众号“CPCU国际大使”发布相关文章其实并不久,稍微在历史文章中翻找一下很快就能够找到:
在这篇文章中,注意作者的描述:
经过十多年的诉讼,超过1800名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房主将以2.48亿美元的和解方案分担这笔赔偿金,这些房主购买了中国产石膏板造成的无法居住的房屋。
……
由于2005年特里娜飓风和威尔玛飓风的影响,美国东南部地区的居民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重建家园。由于当地建材缺乏,从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美国的建筑商便开始从美国以外采购了大量的石膏板,其中就包括了大量中国制造的石膏板。
……
新屋落成不久后,灾后新建房屋的业主们开始投诉电线和空调等金属部件出现腐蚀,还有人抱怨有臭鸡蛋的味道,并出现眼睛和皮肤刺痛、咳嗽等健康问题。
随后,由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在美国顶级实验室资助的科学研究确定了来自中国的问题石膏板、硫化氢和腐蚀之间的密切联系。
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两点信息:
一、正常的商业行为,不涉及捐赠,不涉及任何的道德包袱;
二、消费者确实反映购买材料后出现了各种问题,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认定这些问题与提供的产品之间存在关联。
以上是不得不赔上大笔和解金的关键所在。
这些信息在发布的公告和早年的媒体报道中都是可以查询得到的。
如果没有捐赠这个前提,重新讨论遭遇到的国际诉讼,是不是就有不一样的视角了。
当然,因为反谣言中心并不是法律专家,也不精通国际贸易,所以并不清楚被迫和解是否妥当。
早年间的媒体报道显示,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石膏板专项检查,检查范围包括和泰山石膏生产的石膏板,检查结果表明,和泰山石膏被抽检产品全部符合质量标准,未发现质量问题。
而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也一度认定,中国的石膏板与原告所宣称的含硫气体和甲醛无关。
自己也觉得很冤枉:
一、公司从上个世纪成立至今,自主研发的石膏板生产技术早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品质量也是有口皆碑;
二、不仅是美国,产品也远销其他国家,为什么在其他国家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同一批次产品出现问题的投诉和反映;
三、房屋修建涉及多个环节、多种建材,为什么就直接认定造成屋主身体损伤的,就是来自中国制造商生产的石膏板呢?
那么为什么诉讼会持续了15年左右的时间呢?
早年的媒体报道中,业内专家分析主要是两点原因:中美建材标准的不同,以及美国政府秘而不宣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总之,的案例值得中国许许多多的外贸企业去研究和琢磨。
但是它确实与当下舆论场中的热门话题——“美国政府如果厚脸皮求援了,中国该不该出手”——是没有多少关系的。上文提及关于这场国际诉讼的内容也只是只言片语,如果要对的案例发表更为严谨的观点的话,我们还是要多查看资料哦。
抛开中美博弈的情结,就放在我们的周遭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去思考这么一个问题:
我们捐赠出去的东西,给受捐赠者造成了伤害,那么捐赠者需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呢?(观.察.者.网)
搜索
广告位
图文推荐
- 四百亿化工龙头筹划收购资
=$bqsr['classname']?>2024-12-23
- 英国市场跌势加剧预算案担
=$bqsr['classname']?>2024-12-23
- 天玛智控:煤矿智能化建设
=$bqsr['classname']?>2024-12-23
- 日本反对党领袖一周两次警
=$bqsr['classname']?>2024-12-23
- 申请回购增持贷款案例超
=$bqsr['classname']?>2024-12-23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