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文:大企业和小企业竞争,不应出现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局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
讯 大企业和小企业的竞争,不应出现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局面。垄断是市场经济最大的威胁,新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保证不出现垄断,需要政府加强监管。 11月1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在 《财经》年会2019:预测与战略 上如此表示。
赵昌文认为,技术进步更多情况下是抽象的;现实经济中观察、实现的技术进步基本是和具体行业和产业连接在一起,没有脱离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推动产业泛式的变迁,就是在推动技术进步的泛式变迁。
从中观或者微观层面寻找产业范式变迁方向,赵昌文谈到两个思路:
一是从传统规模经济向网络经济的方向发展。赵昌文表示,传统产业发展的思维是把规模做大,规模是产业发展的方向。规模越大,规模经济的效益越显著,所以单位成本越低,企业越有竞争力,最终这个行业就具有市场竞争力。随后产业发展需要多元化,发展范围经济。赵昌文指出,今天的时代下,发展的是网络经济。
二是产业发展要一体化发展。传统的产业环节相互隔离,没有真正形成一体化。赵昌文指出,工业4.0强调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工业互联网侧重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制造业部门的效率和竞争力水平。工业互联网,工业4.0的出现,表明产业发展要获得一体化的优势。
第三,颠覆性创新。即是从0到1,少数产业基本属于这种模式。
赵昌文表示,新产业升级过程中,政府应当做好的三个方面:
一、提供基础设施。不仅仅是指硬件的基础设施,也包括软性基础设施,或者是叫制度型基础设施,即主要是让企业更加享受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减少交易型套利机会,不出现劣弊驱逐良弊的局面;
二、营造产业生态环境。赵昌文表示,这是指产业发展要素所需的条件,促使各要素能够有效充分地流动。他指出,大企业和小企业的竞争,不应出现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局面。垄断是市场经济最大的威胁,新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保证不出现垄断,需要政府加强监管。
赵昌文表示,对于监管而言,要提高社会的纵向流动性,让越来越多的小企业能够创业、成长,最终长成大企业,这样产业生态越好,产业升级的可能性越大。
三、政策。赵昌文表示,产业升级需要政策,政策对所有企业公平,就会有助于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加快。
赵昌文表示,中国经济能否成功实现转型,很大程度取决于全要素生产力是否提高,换言之就是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能不能提升。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的提升,往往由产业本身的效率所决定。产业的效率取决于产业链每一个环节,取决于不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全要素生产力作为产业升级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以下是发言实录:
赵昌文:谢谢主持人。刚才听完十大产业的报告发布,还是感觉到很受启发。报告对未来一段时间在一些新兴产业的十大产业,做了很好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判断。我想这对于我们制定政策,还是做企业,都是很有指导性。
听完这个报告,我结合报告也谈一下我对今天会议主题,相关几个问题的想法。
第一,在当下经济转型时期,产业能不能顺利实现泛式的变迁,是非常关键的事情。换言之,有没有成功的实现产业泛式变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经济转型能不能成功。
在座各位,我想都是对产业领域、经济领域很熟悉的。一般讲经济转型的时候不太关注产业,大家说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更多还是关心速度的变化、经济增长问题;很少注意到产业层面的变化。而经济增长的背后,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它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问题。换言之,技术进步的速度越快,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技术进步的速度越慢,经济增长的速度越慢。
似乎给我们的感觉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过程,其实就是技术进步变迁的过程。我想这是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经济转型背后的本质。
其实,技术进步更多情况下是抽象的;当我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要观察、要实现这样的技术进步时,它基本是和每一个具体行业、每一个具体产业连接在一起,没有脱离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也就是说,如果想推动产业泛式的变迁,其实也就是在推动技术进步的泛式变迁。
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讨论产业转型、产业升级的话题,很大程度上是和技术进步话题、经济转型话题是三位一体,或者是统一的概念。我们希望有一个顺利的经济转型过程,好像刚才报告里面提到的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做好的是产业泛式的变迁,如果能够成功实现范式变迁,经济转型大体上就能成功。
第二,想谈一谈产业范式变迁方向究竟在哪里?怎么样去判断它。
刚才展示了十大产业,给我们一个非常大的启示是,我们看到这十大产业未来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多则7万亿,少的也有几千亿。这样的产业,是不是未来应该努力奋斗发展的方向呢?我想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背后基本的逻辑是什么?除了这十大产业之外,还有没有第11、第12、第13,甚至更多的其他产业呢?其实要寻找产业升级的方向,一般大体有这样几种思路,可以供大家思考和借鉴:
一、老思路;过去做产业,基本是把规模做大,就是产业发展的方向。在经济学中它的理论依据其实就是规模经济,因为越大它的规模经济的效益越显著,所以单位的成本越低,企业就越有竞争力,最终这个行业往往就能够有市场竞争力。后来我们越来越多的发现,其实光靠规模经济是不够的,需要多元化,需要拓宽行业的范围;于是,就有了范围经济说法。在今天看来,仅仅有范围经济、规模经济也是不够的,所以今天有了网络经济说法。这个网络经济是兼具了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又在新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大背景下,出现了很多新模式和业态。比如说现在经常说的平台经济,其实平台经济是非常典型的一个网络经济形态。它既有规模经济,也有范围经济;同时,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对于很多问题的判断。
比如说,当讨论传统意义上规模经济时,实际上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边际报酬递减。你不断的去增加投资,其实它最终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的。而在平台经济范围里面,其实是有边际报酬递增的。从理论上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对我们思考和发现未来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在哪里?提供了多个视角,这是一个思路。
第二个思路,从更加中观或者微观层面,去看产业升级的方向在哪里?
过去搞设计的搞设计,搞制造的搞制造,搞服务的搞服务,实际上产业环节相互隔离,没有真正形成一体化的优势。当我们看到工业4.0、工业互联网很多新理念提出来以后,其实和过去所想的传统一些生产模式、制造模式完全不一样。无论是工业互联网,还是工业4.0,我理解它的本质是想获得一体化的优势。
工业4.0,德国人把它总结出来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工业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制造业部门的效率和竞争力问题。
因此,有一个观察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智能服务,最终提供了一种新产业升级的方向。也就是通过一体化的优势,获得更高、更强的竞争力,这是第二个方向。
第三,我们把它叫做颠覆性创新;也就是从0到1的东西,我们能够看到少数产业基本属于这种模式。因为它有了从0到1的创新,其实是有独特竞争力的,这种竞争力无比强大,当然它需要有个发展过程。我不想把每一个模式都花很多时间讲清楚,我觉得至少这三种模式,对于我们从供给侧角度判断产业成长的方向,或者是发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有帮助的。
当然,大家可以从需求的角度,也可以找产业升级的方向。比如说开忠教授讲的为了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其实也能找到很多的产业升级方向。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他们对过去的消费产品,无论从质量还是制造都有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市场空间,也给企业产业升级中提出了新要求和方向。
第四,面对这样的产业升级趋势,我们应该做什么?今天更多讲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企业应该做什么?也许下面在座有做企业的,我想大家是最有创新能力和最有智慧的群体,我们坐在这里讲这些问题,无疑是班门弄斧。从政府的角度,我觉得至少有三件事情,需要做好。
一、提供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不是仅仅讲硬件的基础设施,这个是更加广义的基础设施;包括物理的硬件基础设施,比如说铁路、公路等物理基础设施。特别是要增强基础设施的连接性,最近国际上好几个关于产业研究的大报告都提到连接性的问题。对于一个新产业发展来讲,基础设施的连接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成本和产业平均成本。我觉得下一步,无论是对大的地方政府,还是对相对较小的园区,提高硬件基础设施的连接性,恐怕是我们考虑的方向。
当然,还有软的基础设施,或者是叫制度型的基础设施;主要是让企业更加能够享受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问题,减少交易型套利机会,不出现劣弊驱逐良弊的问题,这都需要基础设施解决的。
总之,物理的基础设施和制度的基础设施,它建设的越好,对于一个产业发展和升级可能性,就会越好、越大;特别是对于新产业来说。
二、产业生态环境营造方面;这不是基础设施范围的东西,除了基础设施之外所有的东西放在产业生态环境里面。可能更多指产业发展各种要素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如何保证这些要素条件有效充分的流动?比如说如何保证大企业和小企业竞争的问题,不要出现大树底下不长草。现在垄断是市场经济最大的威胁,所以对于新产业的发展来讲,如何保证不出现垄断,这也是我们需要加强监管解决的问题。
对于监管来讲,我们要努力的去让中小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成长、壮大。有一个术语叫 纵向流动性 ,我想这大概是监管者应该做的,提高社会的纵向流动性,让越来越多的小企业能够创业、成长,最终长成大企业,这就是生态的问题。生态还有其他的内涵,根据不同的行业为之努力,这样产业生态越好,产业升级的可能性越大。
三、政策;产业升级是需要政策的,政策是一个中性术语。我们在看待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把它认为,政策其实是对所有企业只要是公平的,这种政策一定会有助于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加快。不要讲到政策的时候,大家就会想到差异化,就会想到选择性,就会想到少数企业得到好处等。现在我们所需要的更多是强调平等竞争,像中央文件里面讲的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各种规模的企业、各种类型的企业,它们都能够有公平发展的机会。我觉得这都是产业升级,非常重要的一些要素。
最后我再讲两句话,对于今天这个话题来讲至关重要,未来中国经济能否成功的实现转型,还是要回到我一开始所说的话,很大程度上在于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也就是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能不能提升。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能不能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本身的效率。产业的效率取决于产业链每一个环节,取决于不同产业结构的优化。我想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全要素生产力作为产业升级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这不仅仅是一个宏观概念,实际上它体现了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资本产出率,体现在技术进步对企业的发展贡献能力等,所以全要素生产力指标是可以微观化的。这样我想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三个方面就有的内在的逻辑一致性,这是我想借此今天机会给大家分享的。
搜索
图文推荐
- 疯狂!“大牛”财务造假
=$bqsr['classname']?>2024-12-22
- 华尔街点评10月非农:不影
=$bqsr['classname']?>2024-12-22
- 顺德农商银行原董事长姚真
=$bqsr['classname']?>2024-12-22
- 视频|杨德龙:股神巴菲特为
=$bqsr['classname']?>2024-12-22
- 一字跌停,“妖股”崩了!
=$bqsr['classname']?>2024-12-22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