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降成本扩大“校招” 应届生期望月薪上升8%
郭晋晖
[在线招聘公司智联招聘一项针对大学生求职状况的连续调查显示,2018年大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预期收入为6530元,相比去年增加了507元。]
虽然今年大学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的预期月收入达到了6530元的新高,但与社会招聘相比,这一价格对企业来说仍然非常划算。在经济下行和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双重压力之下,扩大校园招聘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每年11月是大学生秋季招聘的高峰期,今年秋招信息对于即将在2019年毕业的800多万毕业来说,却显得喜忧参半。
忧的是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高薪行业招聘岗位明显少于去年,国考招收公务员数量也减少一半降至1.4万;喜的是 校招 (校园招聘)正在取代 社招 (社会招聘)成为企业更加青睐的招聘方式,更多的岗位会向应届毕业生开放。
从2017年开始,95后大学生陆续踏入职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一代,他们的工作方式、职业空间、就业生态已经发生巨变,这些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大学生期望薪酬连年上升
在线招聘公司智联招聘一项针对大学生求职状况的连续调查显示,2018年大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预期收入为6530元,相比去年增加了507元。
这份名为《2018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报告》称,大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预期的收入多年来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去年为4%的增长,今年增幅提升到了8%。
智联招聘CEO郭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虽然大学生期望薪酬有较快增长,但企业基本能够满足这种这种增长,因为社招的成本更高。 我做过统计,大学生经过一年培训后去参加社会招聘,企业需要支付的薪酬可以增加30% 。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24日举行的中国国际人力资本论坛上表示,从2003年以来,大学生平均收入是在不断增加的,但从社会平均工资来看,慢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在2011年之前,两者的比值是下降的,2011年之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企业降成本扩大校招
今年秋招以来,腾讯、阿里、华为等颇受大学生青睐的公司纷纷传出缩减招人规模的消息,后被认为是公司人才结构调整或是改变招聘结构。这些举措被解读为互联网公司开始缩减用人成本。
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就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互联网公司减少用工需求的苗头在今年第一季度就已经出现了。
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IT/互联网行业的招聘职位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1%,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需求的负增长,职位的收缩幅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减少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应对经济下行的举措之一。众多名企为了精简人才队伍,增加新生创新力量,开始更加注重校园人才的招聘。
郭盛表示,今年校招的企业比去年增加了80%,这表明由社招为主变为校招为主已成为当前招聘市场的一大趋势。与社招相比,企业招聘大学生是更加长远的举措,同时也是性价比更高的举措。
郭盛表示,我国15到24岁青年劳动力大幅减少使得年轻人变成了企业必须 争夺 的资源。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在升级转型的时候更愿意找大学生进行培养。
深圳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CHO吴岚表示,2018年华星所在面板行业中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高端技术人才存量与需求比估算为1:5.29,行业人才供不应求。未来5年会逐步实现人才供应的20/80原则:80%校招聚焦高潜力人才,20%社招聚焦高端技术/领军人才。
《2018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报告》对近4万家企业的调查显示,87%的企业2018年开展过宣讲会、招聘会等不同形式的进校园活动。
报告称,从招聘规模上看,过去一年,企业平均招聘了214个大学生。
郭盛还表示,企业进校 抢人 也出现了分化,很多好的企业越来越聚焦去985、211学校争夺人才,以至于名牌大学在秋招开始不久就禁止企业进校招人,还有些大学严格选择入校企业。
大学生灵活就业比重增加
2017年是 95后 毕业生开始进入职场的年份,95后被称为 互联网原住民 的一代,移动互联使得当今职场的工作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变,灵活就业受到更多大学生的青睐。
曾湘泉表示,北大教育学院的调查数据表明,从2003年扩招到现在,大学生就业变化最大的是失业率,大学生待就业比重一直在下降,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比重上升很大,从百分之四点多上升到接近百分之二十。
曾湘泉说,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大学生的灵活就业大部分都不是生存型创业,而是主动创业,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慢就业。
95后的求职既 理性 又更加 自我 ,他们是伴随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物质条件比较充盈,有更多选择、更多条件去关注个人感受和体验。因此,在选择职业时,他们将这种价值观嫁接到找工作上,他们希望员工能够和企业平等对话,企业尊重员工,员工认可企业文化,达到彼此共赢的目的。95后的这种特性表现在工作上是高跳槽比例。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企业入职的大学生,目前留任的平均比例为60%。这对企业思考如何提升大学生留任率提出了挑战。
报告称,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建立系统的成长计划。目前看,94%的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设立了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培养计划和项目,来帮助新入职的大学生更快适应职场生活。很多企业在专项培养的基础上,同时从短期、中期、长期分别设置成长计划。
【作者:郭晋晖】搜索
图文推荐
- 10月操作5000亿元央行买断式
=$bqsr['classname']?>2024-12-25
- 合作协议到期、《少女前线
=$bqsr['classname']?>2024-12-25
- 泛微网络关联交易未披露引
=$bqsr['classname']?>2024-12-25
- 这些股票,下周流通盘将翻
=$bqsr['classname']?>2024-12-25
- 有豪宅“三开三罄”,二手
=$bqsr['classname']?>2024-12-24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