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公斤A4纸打印脱贫材料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吁为基层减负
“我看了一个材料,有一个村用了65公斤A4纸打印脱贫材料,真的比我们的科研档案做得细,每家都有一个卷宗,每个卷宗翻开以后都整整齐齐,几十页的脱贫表和记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说。
“上级下来的政策要求很少听取县乡干部的意见,不管适不适合都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就通不过考评。各种考评名目繁多,搭车考评。考评把他们快要逼疯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吕彩霞说。
2月27日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在分组审议中,算账脱贫、数字脱贫、突击脱贫等形式主义问题引起了与会人员热烈讨论。
中共十九大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重大部署。2018年5月至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就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分别赴四川、青海、山西等16个省区开展实地调研,并形成上述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显示,过去六年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8.5个百分点。仅2018年,全国有1386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预计有28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期,剩下的都是一些贫中之贫、难中之难,虽然贫困的绝对人口在减少,但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很重,难度在增加。”调研报告强调。
调研报告指出,目前各地普遍反映,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各省区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算账脱贫、突击脱贫甚至虚假脱贫现象,同时 “等待观望”、“应退不退”等苗头性问题渐显,“急躁症”和“拖延症”并发。一些评估和检查过于形式化,甚至带有地方攀比的色彩,甚至在一些地区的省际或地区内部交叉检查中出现负向激励现象。广东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三多三少”(填表报数多、研究工作少;检查考核多、对症下药 少;会议部署多、行动落实少)的现象;贵州反映,当前在关心一线扶贫干部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方面还缺乏有效措施,有考核机制却缺乏正向的激励机制。
“乡镇干部他们真的很无奈。每个部门下去检查都要乡镇提交材料,一个乡镇一年打印材料费10万多元,每个检查部门都要提出整改意见,而且对同一个问题每个整改意见都不一样,他们无所适从,而且他们的苦处没有地方说。”吕彩霞建议,在扶贫工作中,第一要增加听取乡、县、村干部的意见,第二扶贫方式一定要实事求是,第三要讲求效果。
邓秀新也认为,扶贫考核要简化,“形式主义折腾不起”。“我到内蒙古一个县,县里负责同志就跟我说,脱贫出列的时候,每一户要写N多材料,开始是48页的材料,后来是24页的材料,要说清楚怎么脱贫的,证据链比判案还细,所以扶贫干部现在很累。”邓秀新说,“许多地方贫困户户主连字都不识,怎么填?基层干部帮他们填,还不能填错,累坏了好多基层干部。”
邓秀新还举例说,西部曾有地方扶贫官员反映,异地搬迁设有人均面积标准,老百姓搬了,但牛关哪儿、农具放哪儿成为问题。有一家三口希望房子面积稍大一些,地方政府实事求是地扩大了些,但上面来检查,说是超标了。邓秀新因此强调:“在脱贫过程中,实事求是的原则非常重要。”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那顺孟和看来,扶贫考核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注重过程多了一些,注重结果少了一些。因为过多注重过程,下面就要留痕,如果不留痕,就有可能被问责。
那顺孟和说,扶贫考核要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我认为扶贫的结果就是五条,一是要有稳定脱贫的产业,二是‘两不愁三保障’要达标,三是现行标准下收入要达标,硬件就这三条。软件还有两条,一是贫困户满意,二是非贫困户理解。”
那顺孟和同时对扶贫的第三方评估提出疑问:“现在一些地方就是招标让大学和大学生去考核。他们很多人不懂农村、不懂基层、不懂农民,进去以后就问,老百姓挺紧张,有些事贫困户讲不清楚,基层干部想给解释解释,还要基层干部回避。贫困户说不清楚,干部着急,因为评估结果决定这个基层干部的命运,搞的不好他要被问责。如果考核的方式方法不科学,下面就会出形式主义。”
针对以上问题,调研报告强调,要切实减轻基层扶贫工作负担,大幅减少各级考核频次,杜绝重复无效的调研和表格资料“创新”,合理安排检查任务,给基层留足工作时间。同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支持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做事,完善工资待遇、职位晋升等方面的激励政策,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
分组审议中,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也被反复提及。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还有约400个贫困县,农村贫困人口1660人尚未脱贫,其中长期患病者、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和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贫困人较高,财政兜底的压力会愈发加大。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高红卫注意到,尽管扶贫干部面临脱贫压力,但一些贫困户对脱贫“摘帽”却并不愿意。“我问了一个贫困户,我说你有什么想法,他说村里再给我打一个水泥场坪就够了。我觉得他没有致富的动力,缺乏动力。”高红卫表示,“总的感觉,工作压力在干部,动力在考核。但是,怎么能够使老百姓有内生动力,确实是一大难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郑功成也认为,“内生动力十分重要,但若是低收入贫困群体看不到希望、没有信心,内生动力就不可能被激发出来的。” 他表示,要使贫困人口树立内在的信心和希望,教育与就业应当始终摆在优先位置,将贫困人口的能力提升摆在优先位置。
如何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调研报告认为,一是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要把开发式扶贫作为脱贫基本途径,并针对致贫原因和贫困人口结构,加强和完善保障性扶贫措施,造血输血协同,发挥两种方式的综合脱贫效应。二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尚有劳动能力却无所作为的贫困群众应减少资金和物质的直接给予;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不良现象,要因户施策教育惩戒,杜绝 不良导向。三是继续强化教育引导和典型引路。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地区婚姻、教育等观念的改造,通过文化、教育、科技 等多领域全方位的帮扶,促进观念的互通和思路的改变。
搜索
图文推荐
- 三季度iPhone“翻身”收入止
=$bqsr['classname']?>2024-12-24
- 消费龙头股三季报业绩增速
=$bqsr['classname']?>2024-12-24
- 海通的银行首席到国海了,
=$bqsr['classname']?>2024-12-24
- 兴业证券:2024年三季报有哪
=$bqsr['classname']?>2024-12-24
- 本周重磅事件齐聚!A股迎来
=$bqsr['classname']?>2024-12-24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