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遇冷盈利能力下滑跨国车企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

2024-10-11 14:01已围观

  本报记者 刘 钊 实习生 李枋宬

  近日,多家跨国车企陆续公布今年上半年经营情况。《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对比去年同期数据,保时捷、阿斯顿·马丁、宝马、日产等知名车企上半年销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汽车市场供给充足,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单车销售价格下滑和促销力度加大对跨国车企盈利造成一定压力。此外,2023年上半年汽车市场整体盈利水平高于其他年份,也是造成2024年跨国车企盈利出现同比下滑的一大原因。”

  多家车企销量下滑

  从具体数据来看,德国车企三巨头上半年销量均出现同比下滑。其中,宝马集团全球共交付121.34万辆新车,同比下降0.1%。大众汽车集团核心品牌和奥迪拖累了业绩,奥迪今年上半年仅售出83.3万辆汽车,比去年同期下降8.2%。梅赛德斯集团的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部门交付了近96万辆汽车,同比下降6%。从日本头部4家车企来看,仅马自达上半年实现了销量同比增长,丰田、本田和日产均同比下滑,其中本田销量同比下滑幅度超过20%。

  销量的下滑直接反映在业绩上。保时捷上半年在全球共交付15.59万辆汽车,同比下滑6.8%;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6亿欧元,同比下滑4.8%;营业利润为30.6亿欧元,同比下滑20.5%,阿斯顿·马丁上半年总销售量为1998辆,同比减少32%;营收为6.03亿英镑,同比减少11%;经调整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6220万英镑,同比减少23%。

  除了传统燃油车品牌整体经营承压,新能源汽车品牌特斯拉也表现堪忧。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交付同比下滑6.6%至83.77万辆。

  在中国新能源车企崛起和中国汽车行业内卷的背景下,原先风光一时的跨国车企在华业绩也呈现下滑趋势。

  具体来看,宝马集团的宝马品牌上半年共计交付109.65万辆,同比增长2.3%,其在华销量却同比下滑4.2%至37.59万辆。上半年保时捷在华交付量为2.96万辆,同比下降33%,远超全球市场平均降幅。此外,上半年日产汽车累计销量为33.9万辆,还未达到去年全年的一半,其中,日产中国已连续五年销量同比下滑。

  受访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跨国车企在华出现销量下滑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跨国车企被迫加入价格战。二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超50%,而在电动化领域,跨国车企的投入及研发明显滞后。三是新兴品牌抢占市场份额,跨国车企的品牌效应逐渐衰弱。

  放缓电动化步伐

  由于目前跨国车企在新能源车型的科研投入上得不到回报,不少跨国车企宣布将推迟新款电动汽车的发布计划并且公布未来的企业发展战略。

  保时捷、福特汽车、通用汽车正在放缓电动车生产计划。由于插电式电动汽车在欧洲等市场的销售势头低于预期,保时捷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放弃此前设定的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80%的目标。“尽管未来几年将推出多款备受期待的电动车型,但向电动汽车转型的速度比预期慢。”

  福特汽车表示,公司此前制定的欧洲电动汽车发展目标过于激进,将放弃在2030年前实现欧洲车型全面电动化的目标。福特Model e电气化部门首席运营官马林・贾亚表示,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需求并没有达到预期,因此福特将重新评估其在欧洲的电动汽车战略。

  通用汽车表示,将原计划今年推出的别克品牌首款电动汽车延迟发布,并将密歇根州电动卡车工厂的投产时间推迟到2026年中期。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认为,由于电动汽车需求放缓,公司将无法实现到2025年底生产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未来电动汽车计划将根据需求灵活调整。

  此外,奥迪也宣布将在未来几年扩展并升级混合动力产品线。同时,在主要车型细分市场保留燃油和电动车双线布局。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跨国车企仿佛陷入战略的迷茫期。一方面不甘落后于新能源发展潮流,想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利润低于预期以及不同市场环境对于新能源车的需求有所不同,让跨国车企难以抉择。”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