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奇智(02121.HK):收入CAGR高达116%,发布工业大模型2.0版本

2024-04-05 09:54已围观

去年,ChatGPT横空出世,震惊全球;时隔一年,Sora、Kimi屡次成为全球焦点,证明AI2.0时代方兴未艾,这表明大模型并非市场短期炒作主题,而是科技投资领域值得长期关注的发展主线。

而在本月,被称为AI行业风向标的GTC 2024大会召开,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演讲中揭示了未来AI的重磅趋势,被全球科学家、相关从业者、科技投资者奉为圭臬。黄仁勋判断,由于英伟达带来的计算能力,未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软件方式,即生成式AI。黄仁勋称,这是“新的工业革命”。

生成式AI正在悄然颠覆中国传统软件的趋势。日前,创新奇智在“智领工业未来—奇智孔明工业大模型升级发布会”上发布了一系列产品。其中,公司发布了自主创新的Text-to-CAD类应用—“ChatCAD生成式辅助工业设计”,旨在将先进的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入CAD、MES和BI等多种工业软件中,贯穿实现了对“研发设计-生产控制-信息管理”工业全流程的智能化改造与升级。

在发布会上,公司还发布了奇智孔明工业大模型2.0版本(AInno-75B)以及"ChatRobot生成式工业机器人调度"升级版、ChatVision生成式企业私域视觉洞察应用等多款大模型原生应用,进一步加强公司的“AI技术双塔”布局。

工业大模型领导者

奇智孔明工业大模型2.0版本是对1.0版本的升级。早在2023年9月1日,奇智孔明工业大模型1.0版本(Alnno-15B)就已问世。有趣的是,创新奇智对工业大模型的命名极富直观,彰显出一种工程师的风格。B指的是billion,意为百亿。简单直白的命名令人一目了然:1.0版本的Alnno-15B拥有150+亿参数;而仅经过六个多月的迭代,2.0版本AInno-75B诞生,参数量增长四倍,达到750+亿。

不同于通用大模型通常参数庞大,通常千亿级以上、甚至达到万亿级,目前垂直大型模型的参数量通常较少,聚焦于百亿及以下级别。这种参数的差异源于行业大模型更为专注的领域和更具专业性的训练材料。它们通过更少的参数实现了对特定领域任务的高效处理,同时还需要考虑成本与性价比的平衡。

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参数有利于提高行业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使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多模态、多任务学习,并提升对更复杂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奇智孔明工业大模型2.0 版本(AInno-75B)拥有750+亿参数,不仅巩固了其在工业知识问答、数据分析、代码生成、任务编排等方面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了海量知识管理、复杂逻辑推理、长流程任务编排、Agent智能体等多个工业模态的生成能力,在垂直大模型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根据公开资料,于2023年底、2024年初完成备案的大模型中,大部分的参数量在百亿级以下,包括多家垂直领域厂商的大模型。此外,资料显示,在中国信通院可信AI工业大模型评测中,AInno-75B于业内首家通过评测,且达到当前最高评级(4+级)。这表明,创新奇智可能领先于竞争对手不止一个身位。

凭借着领先的“奇智孔明AInnoGC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创新奇智构建起涵盖了大模型引擎、工业大模型、应用以及方案在内的工业AI生态布局。其中,公司打造了ChatX系列生成式应用,赋能解决方案升级创新,加速业务落地。新发布的“ChatRobot生成式工业机器人调度”升级版应用不仅具备对话式交互、复杂意图理解等功能,还能实现长序列任务编排和复杂决策驱动,赋予工业机器人强大的智能操控和决策能力;ChatVision生成式企业私域视觉洞察应用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交互的方式,能够实时分析监控画面,精准识别不合规的图片或视频;还能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利用Agent智能编排和外部工具调用等功能,对历史视频和图片进行深度分析,进一步发现潜在的不合规行为,提高工厂监控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发布会上,创新奇智CTO张发恩表示,公司的目标是构建一个以工业大模型为核心的技术平台,全面提升算法、模型、平台工程及场景应用的能力,打造一套自主可控、技术领先的工业大模型技术与产品体系,为广泛的工业场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在AI 1.0时代已经保持领先的企业,公司的技术能力圈较为宽广,不仅打造了代表生成式能力的AInnoGC工业大模型,还构建了代表分析式能力的MMOC人工智能技术平台。MMOC平台具备深度学习能力,支持自动化、低代码技术开发以及"云、边、端"一体化部署交付。其与AInnoGC工业大模型联合,构成AI技术双塔。

独特的“双塔”的技术结构,利于公司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到行业产品和解决方案中,不断提升其智能化水平并推动客户侧的标准化复制,并高效地赋能更多的应用场景。

成为新质生产力

作为少数聚焦于工业领域的AI厂商,创新奇智依托“AI技术双塔”拓展更多的人工智能的应用行业、场景以及客户,并取得可观的成果。

2023年,创新奇智实现营业收入17.51亿元,同比增长12.4%,毛利额5.88亿元,同比增长16.1%,经调整净亏损率持续缩窄至8.8%,朝着盈利的目前稳步前行;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同比大幅增长40.7%,造血能力显著提升。公司进一步聚焦于“大制造”应用场景,报告期“AI+制造”业务板块收入为11.76亿元,同比增长24.1%,占整体营收的比例达到67.1%,同比大幅提升6.1个百分点。

在过去一年里,公司在钢铁冶金、面板半导体、汽车装备、智造实训、食品饮料&新材料、金融等关键细分市场上不断前行,推动人工智能与多样化商业场景的融合与扩展,促进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同时,公司也在重点业务领域打造专精特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矩阵,为制造业客户提供更全面和体系化的数字化及智能化转型升级解决方案。

在公司发布的财报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市场对这样真正“新质生产力”的有着很大的需求——公司正获得更多的下游客户认可。报告期内,公司的客户数量达397家,同比提升36.0%。正因如此,公司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根据IDC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研究报告》,创新奇智在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份额晋升到第3名,机器学习平台市场份额持续位居第4。根据《IDC中国制造业MES市场分析及厂商份额》研究报告中,创新奇智在食品饮料烟草细分领域位居市场份额第2。

创新奇智正逐步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新质生产力。

如果说,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人口红利上的中低端制造业,那么当前已经来到了下一阶段——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最重要的命题之一。今年我国工作任务列在首位的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应不是停留在BP、PPT和故事里;它应该是扎根于实际,能帮助企业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

公司的愿景与政策导向不谋而合。创新奇智在业绩报告中称,未来公司将在原有的工业细分领域之上,更加凝集聚焦打造“工业软件、数智软件、工业物流、智能装备、工业可持续”五大业务主题,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制造的深度融合。

在过去五年中,创新奇智实现了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6%的营收增长。当前,技术、产业与政策共振,更加繁荣的时代正在到来。创新奇智能否实现发展提速?让我们拭目以待。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