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票据贴现激增 “强监管”下涨势存疑

2021-05-08 13:19已围观

  银行票据贴现激增 “强监管”下涨势存疑

  本报记者/王柯瑾/张漫游/北京报道

  随着上市银行2020年业绩报公布,《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按照集团统计口径,在A股38家上市银行中,有31家银行公布了票据贴现规模的变化情况,其中,26家银行票据贴现规模同比增长,仅5家银行票据贴现规模“缩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0年票据贴现规模大涨,与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无关系。同时,也有银行是为实现小微企业“两增两控”而增加了票据融资规模。

  为了引导金融机构下沉服务重心,加大对中长期信贷需求的支持,近期,监管部门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考核及监测口径进行了调整,要求从2021年起,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增”监管考核口径中,剔除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相关数据。

  这一变化是否会对票据融资的规模产生影响还未可知,不过,A股38家上市银行的2021年一季报数据显示,多家银行在一季度票据贴现规模较2020年底“缩水”。业内人士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能说明,银行在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中长期信贷需求的支持。

  2020年银行票据贴现涨势明显

  梳理上市银行2020年业绩报,记者发现,多家银行票据贴现规模大涨。按照集团统计口径,6家国有银行中5家公布了票据贴现具体情况,其中2家银行规模同比增长;在9家股份制银行中,有7家公布了票据贴现具体情况,其中,6家银行为正增长;在23家中小银行中,有19家银行披露了票据贴现变动数据,其中,18家银行增幅为正。

  不仅如此,记者统计发现,多家非上市银行在2020年票据贴现规模上涨幅度也很大。某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行在2020年贴现业务发生额26亿元,较2019年发生额增长65%,其中,贴现企业包含小微企业和中大型企业。

  对于2020年部分银行票据贴现规模增加的原因,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原晓惠告诉记者,首先,票据贴现利率总体下行,对票据融资业务提升有明显促进作用。“疫情后逆周期调控政策发力,中国人民银行积极通过各项举措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票据贴现利率也降到历史低位。2020年全年票据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2.71%,同比下降60个基点。”

  记者梳理上市银行2020年年报发现,银行票据贴现的平均收益率较2019年同期下降,以某上市城商行为例,2019年该行票据贴现平均收益率为3.36%,2020年末为2.67%。

  原晓惠指出,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各类企业流动性需求大幅提升,票据具有期限短、便利性高、利率低等特点,较好契合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需求特点,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

  “2020年,在监管的引导下以及支持企业在疫情后的复工复产等措施推动下,很多地方银行着力解决企业票据融资难等问题,尤其是一些小额票据存在流转不畅的问题,银行针对企业使用票据结算较多的行业,将信贷规模优先匹配给票据业务,然后向当地人行申请再贴现,获得较低成本资金,另外还会开拓转贴现市场,将持有的票据转出等,都推动了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华北某城商行人士如是说。

  上海票据交易所公布的信息显示,在各项创新业务的带动下,全年票据贴现13.41万亿元,同比增长7.67%;其中商票贴现1.03万亿元,同比增长9.85%。

  某城商行管理层坦言,2020年,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很大,但为实现小微企业“两增两控”目标,该行曾对通过票据贴现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方式较为依赖,这样产生的贷款风险也好控制。

  某股份行资管部人士告诉记者:“如果票据融资规模激增,不排除银行放贷意愿较低的可能,说明银行普遍用票据贴现来支撑信贷额度,如果实体经济违约率较高,银行信贷投放意愿自然降低,银行面临资产荒。”

  “由于2020年票据贴现利率低,部分银行可能会依靠票据贴现来实现‘两增两控’达标。”上述城商行管理层告诉记者,“企业在银行购买大额存单,然后将大额存单质押给银行,开出银行承兑汇票,然后企业拿着票据去其他银行,只要存款利率比贴现利率高,企业就可以赚利差,而对银行而言,存款、贷款也都有了。但这却可能形成‘资金空转’。”

  票据融资规模收缩?

  2020年票据贴现涨势能否持续?随着2021年一季报数据公布,银行资产端结构变化趋势端倪初现。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在A股38家上市银行中,共有16家银行披露了票据贴现业务规模,其中,14家银行票据贴现规模较2020年底“缩水”。其中上海银行明确在业绩报中提出,要“大力服务实体经济调整信贷结构,压降票据业务加快重点领域信贷投放”。

  上市银行这一变化,与行业走势相一致。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指出,根据央行数据,从贷款的具体投放结构来看,今年3月中长期贷款新增1.95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4426亿元和5158亿元;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新增7465亿元,比2月多增9514亿元,但比2020年同期少增8506亿元。

  谈及此变化的原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夏丹分析称,去年3月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两者合计规模达1.1万亿元,一季度共发放2.9万亿元,而今年随着企业恢复常态化生产,应急需求下降,因此企业短贷和票融合计规模在3月、一季度分别萎缩至去年同期约20%和25%的水平,且票据融资连续3个月负增长。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由于2020年同期为了缓解企业经营困难,短期贷款投放力度较大,今年3月票据融资减少1525亿元,比2020年同期多减3600亿元,说明实体经济信贷需求较强,银行更倾向于提供贷款。

  多位银行业人士认为,票据融资规模的收缩,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企业短期融资需求减少,中长期融资需求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4月银保监会办公厅下发了《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调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考核及监测口径,要求从2021年起,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增”监管考核口径中,剔除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相关数据,即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户数,均不含票据贴现及转贴现业务数据。

  未来银行票据贴现规模是否会进一步收缩?原晓惠指出:“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相对传统贷款业务而言,周期短、风险低,因此存在部分银行为了完成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指标,以票据业务实现短期冲规模的风险。剔除票据业务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引导金融机构下沉服务重心,加大对中长期信贷需求的支持;另一方面是规范票据业务发展,督促银行依法合规地开展相关业务,不盲目扩张、冲规模。”

  《通知》能否对票据贴现规模造成影响?原晓惠指出,票据业务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方面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是小微企业重要的融资途径之一,此次调整不会影响正常票据融资业务的开展。

  “监管明确在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增’监管考核口径中剔除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相关数据,主要是督促银行真正聚焦小微企业的痛点、难点,切实提高信贷资金投放的效率。依法合规开展的票据融资业务仍然是支持的,如票据质押贷款仍然可以开展。另外,再考虑到普惠类小微企业票据贴现或转贴现业务的规模就不大,因而对于票据业务发展规模的影响有限。”邮储银行高级研究员娄飞鹏如是说。

  上述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末我行两增小微贷款余额146亿元,剔除票据贴现后两增小微贷款余额为143亿元,票据贴现金额占比较低,影响不大。”

  娄飞鹏告诉记者:“今年经济恢复性增长带动融资需求规模较大,票据业务也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式,因而也会随着经济恢复性增长而大概率保持较高的增速。与此同时,随着金融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依托金融科技开展的各类票据创新也将持续推进。银行票据业务与供应链有着密切的联系,发展供应链金融助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都需要做好票据业务。随着票据制度的完善、标准化票据的推出等,票据业务近年来也获得较大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36金融财经APP

潘翘楚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