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全:保生存谋长远,油气行业应如何突围?

2020-04-23 18:48已围观

本文摘自《2020能源化工前瞻指数报告》。 2020能源化工前瞻指数 调查由《财经》杂志、《财经智库》、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共同组织。历时近3个月,调查对象为全球范围的经济学家、政商财界领袖和财经媒体专业人士,及能源化工业内人士,以期凝聚各方智慧共识,解析能源化工行业的机遇挑战。

文/刘朝全   编辑/袁雪

摘要:中国的能源安全主要体现在油气对外依存度高,而能源安全和企业生存并重是第一要务。在国际石油市场严重过剩和油价暴跌的情况下,买方市场已经形成,我国油气安全形势有实质性改善,且国内一些油田、油井的开采会变得不经济,这是客观现实。我国石油公司在增加国内产量方面应当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也给油气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油价暴跌更是雪上加霜,让油气行业再次陷入严冬。 腹背受敌,形势严峻,保生存,谋长远,油气行业该如何突围? 

一、全球经济面临衰退,油气行业受创深重

国际油价一开始因武汉疫情爆发,小幅走低;随着中央动员全国力量支援湖北、武汉抗疫,并在2月下旬基本控制住疫情,国际油价逐步回升;但3月初,疫情在欧洲、尤其是美国爆发,欧美经济、世界多数国家将陷入低增长甚至负增长,世界经济衰退已成大概率事件。 

同在3月初,以沙特为代表的欧佩克与俄罗斯在维也纳会议上未能就进一步增加限产配额达成一致,谈判破裂,使剧情发生剧烈反转:沙特与俄罗斯放弃从2017年1月以来实施了三年多的限产保价政策,转而争夺市场份额,展开价格战,两国陆续宣布增加产量。随后,阿联酋等国也宣布增加原油产量,加入市场份额争夺,雪上加霜,使受疫情影响本就消费不足的石油市场,更加重了供给过剩,石油消费量价齐跌,消费量锐减20%,布伦特现货价从2019年的平均64.76美元/桶,断崖式暴跌至4月13日的23.73美元/桶,下跌幅度63.4%,已经与历史上四次油价暴跌水平相当(1985-1986年,1998年,2008年,2014年),国际油价跌至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且有随疫情蔓延进一步下跌的趋势。虽然迫于各方压力,欧佩克及盟友在减产协议破裂一个月左右后,再次达成了创纪录规模的减产协议,但对于全球需求的预期更加悲观,并未对油价起到有效的支撑。 

中国经济也面临改革开放以来前有未有的困难局面。今年一季度大概率为负增长,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转入抗疫与复产并重,加上中央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陆续出台,在二季度起,有望重回增长轨道,但预计全年增幅将创40年来新低。 

中国油气行业首先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由于武汉封城、全国禁足,石油消费在2月份大幅下降,成品油销售一度下降2/3,天然气销售下降1/5;工程技术服务锐减,一度亏损严重;部分民营企业经营困难甚至面临破产。 

二、对当前国际油价暴跌的四个判断

1.疫情下需求锐减是主因 

目前的国际油价暴跌,主要是疫情下各国封锁边境、飞机大量停飞、城市封城、人们出行大幅减少导致的。如果没有疫情,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判断,2020年全球正常的石油需求会维持正常增长2%-3%,国际油价与2019年相比,基本相当、仅有小幅下降。 

2.OPEC+放弃限产保价转而争夺市场份额,导致供应严重过剩20% 

疫情在全球爆发后,以沙特为首的OPEC与俄罗斯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初衷是进一步限产,以维持国际石油市场的平衡。但俄罗斯因为美国等非OPEC产油国从不参加限产,反而大幅度提升页岩油产量,蚕食其市场份额,对实施限产的国家不公平,因此俄罗斯拒绝限产,维也纳会议未能达成限产协议。不仅如此,沙特、俄罗斯随后宣布增加石油产量,使国际石油市场供应严重过剩约2000万桶/日,全球过剩幅度约为20%!需求锐减与供应增加,产生复合反应,导致国际油价闪崩。 

3.沙特发起的价格战并不理性,不可持久 

我们不去分析阴谋论,仅从石油本身来看,目前的价格战不可持续。 

首先,价格战会让沙特石油销售收入缩水一半以上。沙特宣布其产量目标从1000万桶/日增加到1200桶/日,姑且不说到目前尚未实现,即便实现,产量增幅也仅20%,但由于价格暴跌60%以上,使石油销售收入不仅未能增加,反而缩水50%以上,杀敌一千,自损两千多,损人不利己,得不偿失。 

其次,这次行动针对美国页岩油的挤出效应不可持续。美国页岩油受技术进步带动,其成本在不断下降。部分页岩油的完全成本在30美元/桶,成本高的在每桶70-80美元/桶。当油价降低,成本高于国际油价的页岩油失去活性,成本低的可以继续生产;当国际油价低于所有页岩油生产商的成本时(严格说,是变动成本),即便所有页岩油全部停产,页岩油生产商暂时失去活性,发生挤出效应,则国际油价会因此上升;当油价高于成本时,部分页岩油又恢复活性,且价格越高,页岩油产量越大。页岩油不可能持续被挤出,想毕其功于一役,一定会失败。 

最后,价格战参与国的经济无法承受持久的价格战。不管是俄罗斯,还是以沙特为代表的的OPEC成员国,多数是单一石油经济。诚然,其油田的生产成本很低,油田打得起价格战,但国家经济承受不起价格战。自诩本国的生产成本如何低,只是心理战,虽可提高要价筹码,但改变不了这些国家经济难以承受的现实。因此,价格战不会持久。就像1986年OPEC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发起价格战无法持久那样,最后不得不放弃,转而采取维持市场平衡的做法。 

4.即便石油生产国放弃价格战,国际油价也难以回到去年水平 

疫情导致需求下降,这是油价调整的最主要因素,即便放弃价格战,在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石油消费仍然严重不足,因此价格回不到去年的水平。 

维也纳联盟于4月13日再次达成减产协议,在5月和6月首轮减产1000万桶/日。即便在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后,OPEC与俄罗斯继续限产,甚至进一步加大限产,或者把美国等也纳入,如果减产量不能抵消剩余石油产量,油价还是难以恢复到原来正常情况下的水平。 

进一步说,即便实现减产2000万桶/日,即削减20%的产量,由于疫情产生的次生灾害,交通、生产等产业链的逐步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价格也不会立即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大系统的运转,按系统动力学的观点,不会立竿见影,一定会有延迟现象。 

三、油气企业应如何应对

1.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利用好国家各项政策 

在4月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工作决不能放松,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加大力度。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国务院和政府各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油气行业的各企业要用好用足这些政策。 

2.能源安全与企业生存并重 

中国的能源安全主要体现在油气对外依存度高。以三大油为首的国内油气生产企业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加大勘探开发力度 的指示,提出了原油产量重上两亿吨的奋斗目标,并在2019年加大投入,使我国原油产量在2016-2018三年连续下降后首次回升。 

在2020年疫情和国际油价暴跌双重影响之下,三大油经营效益普遍下滑。中海油提出了减投资、减操作费、不减产量的目标,体现了央企的责任担当和良好愿望,但要实现这个目标是有难度的。 

在国际石油市场严重过剩和油价暴跌的情况下,买方市场已经形成,油气安全形势有实质性改善,且国内一些油田、油井的开采会变得不经济,这是客观现实。石油公司应当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如果此时仍然拘执于两亿吨原油产量的奋斗目标而忽视经济性,会对生产企业的效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石油企业应优先考虑企业生存,确保资金链不断裂,降投资、降成本,关闭无希望的项目和部分低产井,企业之间抱团取暖,必要时,降薪甚至减员等不得已的措施,也应在可选项中。 

3.把握收购重组的机会 

今年国际上会有一些石油公司、油服公司破产。这对于尚有余力的企业,是收购潜在优质资产的有利时机。 

4.兼顾可再生能源的长远发展 

应当看到,化石能源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可再生能源转型,是历史趋势。目前国际油价低迷,会使油气的使用成本降低,对可再生能源形成冲击,风、光、氢能、地热、核聚变等能源的大规模商业化进程会有所延缓,但并不会终止。对于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投入,是战略性投入,不可贸然停止。在埋头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忘记长远发展。 

5.共同谋划油气话语权 

在国际油气市场上,资源、资金、技术、市场,都应有相应的话语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国,在油气定价等话语权上,却很微弱,天然气进口则受到 亚洲溢价 的影响。为此,油气行业的相关企业,应在政府扶持下,积极筹建更多油气交易所,通过交易所发现价格、形成定价话语权,并与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相结合,提供配套的金融、结算、交割、信息服务,延长价值链,好处良多。美国曾经有36家油气交易所,现在还有二十多家在运营,以中国的油气消费体量看,在上海、重庆等油气交易中心的基础上,应当再设立十几家油气交易所,并尽快融入全球交易。

(作者为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转载请注明出处)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