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2小时检出新冠抗体,或已现母婴垂直传播

2020-03-30 17:00已围观

(实习记者 曾毓坤 记者 黄蕙昭)新冠病毒是否会造成母婴垂直传播?最新研究提供了新冠病毒可能通过母婴垂直感染的临床证据:数名新冠产妇的新生儿血液样品中检测到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另有极少数新生儿在分娩期间严格实施感染控制和预防程序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了新冠肺炎症状。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及其子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JAMA Pediatrics)连发三篇新冠新生儿研究论文,从临床角度提出,胎儿可能在孕妇子宫内感染新冠病毒。数组研究分别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儿童医院等多家研究单位。

母婴垂直传播指病原体由亲代传至子代,包括经生殖细胞传播、妊娠期经胎盘传播、分娩期经产道传播、围生期传播及产后经哺乳传播。早在2月初,已有媒体报道武汉出生36小时即确诊的新冠婴儿,引发公众对母婴安全的担忧。

2月中旬,武大中南医院曾在《柳叶刀》上刊载对9例新冠确诊孕妇临床数据的小样本研究,文章提出,6名患者的羊水,脐带血,新生儿咽拭子和母乳样本的新冠病毒检测均呈阴性,尚无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可导致严重的新生儿不良结局,也无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导致母婴间垂直传播。但随着新生儿病例增多,临床数据累积,上述乐观的信号极有可能蒙上阴云。

核酸阴性,但血清出现IgM抗体

3月26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杨菁、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晨团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在线发表《新冠病毒可能的母婴垂直传播》(Possible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From an Infected Mother to Her Newborn),报告了一例新生儿出生2小时后体内检出病毒特异性抗体的现象。

该研究称,2月22日,一名新冠确诊孕妇在武大人民医院负压病房剖腹产下一女。新生儿产后两小时,IgM和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由于IgM抗体通常在新冠病毒感染3至7天后才会出现,研究团队推测,新生儿极有可能已在母亲子宫内感染病毒。

据了解,1月28日,一名29岁,怀孕34周的初产孕妇出现发烧、鼻塞、呼吸困难,该女子此前被怀疑有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2月2日,该患者入院并接受抗病毒、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治疗和供氧支持。2月22日,医院在负压隔离病房对该女子实施了剖宫产:分娩过程严格控制感染,母亲佩戴N95口罩,没有怀抱婴儿。

然而,就在出生2小时后,新生儿血液样本检出IgG抗体水平达140.32 AU/mL,IgM抗体水平达45.83 AU/mL(正常水平的IgM和IgG应低于10 AU/mL),同时,该婴儿细胞因子偏高,白细胞计数为18.08××10^9 /L;胸部CT检查则无异样。随后,该婴儿被转往武汉儿童医院,从生后2小时到生后16天里,其鼻咽拭子核酸检测均呈阴性。

论文表示,IgM抗体通常在新冠病毒感染3至7天后才会出现,由于IgM抗体不会在孕妇体内通过胎盘转移给胎儿,这表明新生儿可能已在子宫内感染了新冠病毒。从母亲确诊新冠到分娩,该婴儿有23天的感染暴露期。此外,产妇阴道分泌物、母乳均呈核酸阴性,分娩过程防护较为充分。

与之印证,同一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蔚、龙行华团队在JAMA上发表论文《新冠肺炎母亲所生婴儿出现抗体》(Antibodies in Infants Born to Mothers With COVID-19 Pneumonia),同样在新冠产妇分娩的婴儿中发现了病毒特异性抗体。

论文称,医院在产妇分娩期间进行了严格的感染预防,样本内全部6名新生儿血液和咽拭子检测均为阴性,且尚无新冠肺炎症状,但他们出生时血液样本都出现了抗体。其中,两名新生儿lgM和lgG、都偏高,三名新生儿lgM正常,lgG偏高。所有婴儿的细胞因子都偏高。

“IgG会在孕中期后被动地由胎盘从母亲转移到胎儿,并在出生时达到最高水平。然而,在2例婴儿中检测到的IgM由于分子结构较大,通常不会由母体转给胎儿。”作者团队表示,高水平的IgM量提示可能存在母婴垂直传播。

严格防控下,少数新生儿仍确诊感染

新生儿血清血特征显示母婴垂直传播的潜在可能,而另一篇研究揭示的现象更让人担忧:新生儿不仅可能从母体感染病毒,还有可能发展出新冠肺炎症状。

这份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上,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曾凌空为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周文浩为通讯作者。团队对33名孕妇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有4名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3名婴儿感染了新冠病毒。

“33名婴儿中3名(9%)出现了新冠肺炎感染早期发病症状,由于分娩过程中已严格实施感染控制和预防程序,新生儿上呼吸道或肛门中的新冠病毒很可能来自母体。”论文提出。

武汉儿童医院是武汉市新冠肺炎儿童定点医院,也是全国收治新冠婴幼儿最多的机构。截至3月8日,该医院已收治疑似、确诊新冠新生儿52人,康复出院的新生儿32人,4名上过呼吸机的重症患儿全部脱机。

据了解,3名受感染的患儿中,患者1胎龄40周,通过剖腹产出生。就在出生第2天,婴儿开始嗜睡、发烧,转移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后,其胸片显示肺炎,但其它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该患儿咽拭子和肛拭子检测在出生第2天和第4天呈新冠病毒阳性,第6天转阴。

患者2的病程发展与患者1相似。该患儿在胎龄40周又4天时经剖腹产诞生,出生后出现嗜睡、呕吐和发烧。实验室检查显示,该患儿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胸部X光出现肺炎症状。患者2在出生后第2天、第4天同样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第6天也转为阴性。

患者3的经历则更加惊险:与前两例足月婴儿不同,患者3在胎龄31周时因胎儿窘迫紧急经剖腹产出生。其出生1、5、10分钟后新生儿评分分别为3,4,5分(满分10分,0-3分属严重窒息,4-7分属中度窒息),情况危急。所幸,在接受无创通气、咖啡因治疗和抗生素治疗后,婴儿出生14天时,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炎已得到解决。该患儿咽拭子和肛拭子核酸检测在出生第2天、第4天呈阳性,第7天转阴。

研究团队认为,总体看来,这3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儿临床症状较轻,预后良好。患者3一度状况危急,但其严重病情更可能是早产、窒息和败血症带来的症状,而不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

即使如此,上述临床现象仍然值得警惕:“当前并不能排除母婴垂直感染”,作者表示,“因此,筛查孕妇并严格实施感染控制措施,隔离新冠感染者并密切监测有新冠肺炎风险的新生儿将至关重要。”

是否“坐实”?仍待商榷

多篇研究从临床角度直指胎儿宫内感染的可能,是否意味着新冠病毒母婴垂直感染已经“坐实”?财新记者注意到,目前研究结果仍有争论,亟待更多临床数据佐证。

针对新生儿血清检测出现病毒特异性抗体IgM的情况,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金伯林(David W. Kimberlin)和斯塔尼奥(Sergio Stagno)在JAMA评议文章中表示,通过血清检验IgM并不能完全导出母婴传播的结论。

作者首先提出,比起核酸检验,血清IgM检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不高。诸如检验先天性细胞巨化病毒感染时,第一代IgM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敏感度仅为70%,特异度为89%,而尿液和唾液样本的核酸检验敏感度和特异度接近100%。

诊断敏感度为将实际患者正确地判断为阳性(真阳性)的百分率。诊断特异度为将实际无病者正确地判断为阴性(真阴性)的百分率。较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将带来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其它母婴垂直感染的血清IgM检测——如先天性风疹,先天性弓形虫病,寨卡病毒等,都存在假阳性问题,先天性梅毒甚至不能把血清IgM检验作为诊断标准。

评议者认为,两篇有关新生儿血清检验的文章,其IgM检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数据都缺乏充分证据支持。其中,杨菁团队文章引用一篇发表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的文章,说明该研究IgM检验的敏感度为70.2%,特异度为96.2%。张蔚团队文章则引用厂家的数据,说明该研究IgM检验的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99%。

此外,评议人点出杨菁团队研究中,新生儿体内新冠IgM抗体存在异样的下降。该婴儿出生2小时后,体内IgM抗体水平达45.83 AU/mL,但到了第14天,IgM水平已降至11.75 AU/mL。而天性寨卡病毒感染和先天性风疹的IgM,分别会在患儿体内存留久至一年和两年。结合假阳性的可能,该评议进一步质疑IgM抗体水平数据的可靠性。

另一面,妇女健康公司Nabta Health的CEO阿尔扎宾博士(Saba Alzabin)则在对武汉儿童医院研究成果的评论中提及,33名新生儿样本中,3名患病婴儿均为剖腹产所生,而其余30名婴儿则为顺产所生。她提出,感染还是可能由临床环境所导致,在产房和手术,室应实施更细致的无菌措施。“目前的数据很少,需要进一步调查以实施更准确的指导方案。”

无论如何,上述研究的现实意义值得高度重视:若研究团队对新冠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推测正确,当前孕妇和儿童感染防控策略或将面临重大挑战。如今,美国、英国已出现数名感染新冠病毒的婴儿病例。(见:)在全球疫情肆虐下,如何防控新冠孕妇感染新生儿,如何救治已出现新冠肺炎症状的婴幼儿,已成为国际共同面对的难题。

此文限时免费阅读。感谢热心读者订阅,支持新闻人一线探求真相!成为,畅读!

更多报道详见: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