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t HOFMAN:中国应继续推进养老金体系改革,提振发展信心
11月13日,在 《财经》年会2019:预测与战略 上,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国和韩国局局长Bert HOFMAN表示,若贸易冲突加深,将导致对全球产生深刻影响。对此,应继续关注WTO改革,研究如何更充分地发挥WTO的效用,更好地管理全球经济秩序。
他还指出,与经合组织的其他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关税水平依然较高,降低关税将抵消部分贸易冲突带来的不良影响。此外,中国也应考虑刺激经济的新方法,比如挖掘内需及推动养老金体系改革。尤其是若能顺利推进养老金体系改革,将有力提振国民对经济发展的信心。
Bert HOFMAN提到,医保是中国很多人致贫的重要原因,所以必须更深入推进改革医保,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如果医保处理地很好,也可以推动内需。但相关投入资金由谁来付呢?可以发主权债和国债,而不是依靠更高的税收来支付。
以下为演讲实录:
Bert Hofman:非常感谢主持人的介绍,很高兴看到这么多的朋友们。《财经》杂志是我觉得最好的一本金融杂志,在中国,但我的中文又太差了,读不了,因为它不光有很多新闻,还有很多深度的分析和深度的报告,所以我非常喜欢《财经》杂志,它非常了解中国。
我的主题是关于贸易相关的内容,贸易在国际经济体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中国在庆祝改革开放40年。在这40年里,邓小平一开始带来了新的结构的进化,也是一个新的创新。对中国而言,40多年,意味着人均不到200美元到现在已经差不多到9000美元了,在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增长中,我们看到了它之前占GDP1.5%,现在差不多50%了,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根据一些计算,它基本上是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大家也不用怀疑,在未来几十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在这个过程中,大概有8亿人会脱离贫困,这是中国的壮举,这意味着全球70%的人口将会脱离贫困,而且是80年代以来世界级的进程。贸易和开放就是中国良好的工具来实现减贫,除了中国以外,还有越南、印度、印尼,都采用了相同的思路,不是说抄袭中国,至少是同样一套思路,能够复制部分中国的成功。贸易自由化对经济自由的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作为发达国家,有很多漂亮的言论,但我们也受益匪浅,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全球不同经济的表现,在过去25年,大家都表现不错,哪怕是出现了全球金融危机这种重大的退缩,但至少它不会影响贸易和开放度。现在压力最大的是贸易摩擦,它可能会影响到一些成功的经济模型,会影响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未来减贫的使命。同时,我们也发现,世行做了很多模拟预判,贸易摩擦现在没有缓解,而且我们很难真正理解它最后的结果。
如果大家看看全局,美国和中国都会提高所有关税到25%,影响难以衡量。其实针对产品本身的一些制裁并不严重,中国的出口量已经没有那么大了,对美的出口在减少,中国的出口占GDP大概是35%左右,其实不如2008年以前的峰值,现在是20%的GDP量。在20%的GDP中,80%出口给美国只占3.5%左右的GDP,但中国还进口很多产品,要做国内加工,再实现加工型出口。来料加工,中国再出口到美国,大概占到0.8%到2%的GDP,这不是很大的一个量。假如未来中国依赖这一部分,也会有不好结果。其实现在所谓的贸易战,我不想称为贸易战,它就是一种贸易冲突,如果再加深会导致系统性的不确定,消费者会受到影响,不光影响中国,影响美国,还会影响全球。
25%的双边贸易关税增上来了,投资者的不确定性会有多高呢?影响会非常大。现在出口降低的程度,大概降了3到4个百分点,我们还看到了收入的下降,大概是1%到2%,在中国影响更明显,可能会达到3%,随着时间的演进,长期来看,会拉低GDP,就是因为这些贸易的不确定性。
从美国角度来看,大概还会保证2%的GDP增长,大部分影响不是来自于直接的贸易增长,而是来自于不确定性,投资者可能要选择了,是不是还要在中国投资,还是投别的国家。比如我是投资者,我就不投了,因为我看不清楚就不投,不投美国,也不投中国。在美国,如果全局不变,再保险可能会再起来。还是因为贸易的不确定性,大家还不确定投资的方向。如果这种不确定性影响到了资产的不稳定表现,特别是中国股市的资产,消费者的信心也会受挫。我刚刚说的这种比喻,不是说它是百分之百可能的,也不是说它会真正影响整个供应链,因为我们首先要确保国内的安全,要回看美国的贸易情况和全球的整个贸易链在过去30年的表现。贸易改革始终是我们的动力,不光对中国,对美国也一样,从全球范围内更是相似。我们关注到整个系统的完整,不能被破坏,WTO之前一直是处理贸易争端的机构,现在WTO改革,至少可以用讨论来解决贸易冲突,还有一些专家应该仔细研究探讨。WTO怎么提高,怎么加强,怎么样更好的使用,至少我们可以来管理全球的秩序,不是说管理全球的自由秩序,还是秩序,中国的经济发展属于全球秩序中的一环。
所谓自由化的进程,很多国家都在开展过程中,包括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自由化的进程,这种进程将持续下去,同时也会成为下一个40年的重点任务。对别的国家有如此,有的国家还需要从中国学习。为了进一步改革开放,我们首先要借一些全球的影响来环节中美的贸易摩擦。中国其实是完成很多任务的,不断地坚持改革开放,需要关注的改革行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来了,解释的非常清楚,如果你要利用好其中部分的中美摩擦,包括国企改革,知识产权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世行也发了一个报告,是关于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一个商业参与者,从190多国家中,排名78位到了46位,在营商环境方面。中国在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它极大地改变了国内环境和国内市场的表现。其实我们也做这样的工作,大家都不容易,中国可以寻求区域的或双边的贸易协议。不光看美国那边的贸易摩擦,还要看看在本地是不是有一些解决方案,像本地的一些贸易协议,我们之前也说过,包括东南亚国家、东盟国家,甚至是TPP的11,这是特朗普之前拒绝的协议,因为TPP很多东西他不喜欢,但他非常符合中国国内的改革,我觉得我们可以谈一下TPP11了。
我还相信WTO,比如G20,有些专家会关注WTO改革该怎么样进行。G20也是一个平台,最开始的时候,世行对G20不是特别满意,但后来也逐渐接受了。这些都可以帮助中国改革。中国还可以做什么?降低减税,可以继续降低来中国的关税,这可以抵消一些给美国商品加增关税带来的影响。和OECD国家相比,中国在关税水平上还是比较高的,如果看一下平均水平的话。
中国和美国之间有共同点,有不同点,不仅是贸易,比如发展方面的,投资方面的,所以我们有很多很多可以形成共识的地方,但前提是,我们两方需要坐到一起,比如阿根廷G20上可以坐到一起,如果经济下降的比较低怎么办呢?中国相当于是处在一个困境,因为中国已经开始了去杠杆化,这是一个健康的做法,所以我们不能回到原来的大水漫灌的方式。
中国可以考虑刺激经济的新的方法,比如推动内需,有一些措施已经开始生效了,比如减税等。但还有其他的结构性的,比如养老金。养老金体系能改革的话,很多人都会对我们的经济有信心。在医保方面,也可以做的更好,医保是中国很多人致贫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们必须更深入的改革医保,要成本更低,在服务的交付方面,也要效率更高。如果医保处理的很好,也可以推动内需,省出来的钱可以买别的东西。医保这个钱谁来付呢?不能是更高的税收,可以发主权债,可以发国债,先解决这个问题,以后经济发展了还可以还回来的。
另外,国有企业分红,现在是30%,我认为这个目标还可以更高,但我们先实现30%吧,用它来解决中国社会的一些问题,刺激内需,抵消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很高兴地看到美国和中国现在还是在谈判之中,因为最后只能靠这两个国家解决问题,我们要意识到不仅仅影响到了中美两国,同时我们的贸易摩擦也影响到了全世界,所以我非常期待双方在这方面都达成共识,造福全世界。谢谢!
张燕冬:非常感谢Bert Hofman,他对贸易战的危害进行了一个分析,同时也对中国的改革提出了一个期待。我问你一个问题吧,您刚才谈到贸易战真正的威胁,会影响到我们投资的信心,同时可能会带来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所有的国家,您认为中国和美国会不会避免贸易战的恶化呢?
Bert Hofman:我认为,中美两国之间的共同点比不同点要多的多,我们在进一步融合,进一步互利共盈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中国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另外,美国也可以通过自身内涵的建设来解决问题。我们在过去30年的一个主要观察是,贸易不是所有人都受益的,贸易对发展、对扶贫有作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贸易来受益,所以美国也可以通过国内政策的改变,来帮助那些没有从贸易中受益的人,比如更好的教育体系,更好的劳动政策,帮助失业的人找到新的工作,更好的社会保险体系。如果美国政府在研发方面投入的更多,也会是好事,这样的话,美国公司就会来更加提高竞争力。我认为美国和中国之间还是有很多很多共同点的,我们是很乐观的。
张燕冬:但问题存在国际层面上,但我们的解决方法却是在国内层面的,是吧?
Bert Hofman:是的,我刚才提到很多的改革,如果中国继续自己的改革项目,可能不会百分之百的实现目标,但起码能走很长的一段路,能取得很大的进展,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很多政策被十九大继承下来了,其中也有很多反映在美国的谈判中,所以总是能解决问题的。
搜索
图文推荐
- 疯狂!“大牛”财务造假
=$bqsr['classname']?>2024-12-22
- 华尔街点评10月非农:不影
=$bqsr['classname']?>2024-12-22
- 顺德农商银行原董事长姚真
=$bqsr['classname']?>2024-12-22
- 视频|杨德龙:股神巴菲特为
=$bqsr['classname']?>2024-12-22
- 一字跌停,“妖股”崩了!
=$bqsr['classname']?>2024-12-22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