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债务占GDP比重上升至49% 警惕消费贷过快增长
警惕消费贷快速增长带来的信用风险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在钱塘江论坛上对中国一部分年轻人提前消费、借贷消费的现象表达了担忧。几乎同时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也提到了短期消费贷款增速过快的问题。
周小川是在分析中国储蓄率从高峰下降了几个百分点时认为内需增强。但他提出了一个 隔代现象 ,即隔代之间的储蓄率变化,老一辈偏向储蓄,而新一代则偏向消费,从而使得储蓄率会呈现趋势性下降。储蓄率下降有很多原因,比如金融理财、地产投资分流等等,储蓄率下降还伴随着居民家庭杠杆率的快速提升,2013-2017年,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由33%升至49%。
其中,非常明显的是短期消费贷款在住户部门债务中占比不断提升,2008-2017年末,该比例从7.3% 增至16.8%,而且呈现加速趋势。比如2017年,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速下降,短期消费贷款增速大幅上升。2017年1月,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9.9%,至 2017年10月已增至40.9%。
对于短期消费贷款的异常增长,《报告》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三个:首先,在整体利差处于低位的情况下,银行有动力投放收益更高的消费信贷。其次,近年来购房开支骤增透支了部分居民的消费能力,使其转向利用短期消费贷款维持消费水平。最后,部分购房者利用消费贷等产品规避首付比的限制。
事实上,这只是纳入统计范围内的金融机构产生的数据,互联网金融、民间借贷、典当行 等也是居民获取资金的途径。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便利性和低成本,业务呈现井喷态势。《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2017年, P2P等网贷行业贷款余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59%。
可以看出,信贷消费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住房价格泡沫化带来的个人消费信贷需求,一部分人缺乏首付资金依靠消费贷款,一部分人因为按揭支出超出家庭合理支出水平,迫使他们不得不依靠信用消费维持正常生活。其次,金融自由化的趋势导致金融市场竞争激烈,过度推销信用消费,不断用分期付款或者其他方式诱惑消费者养成新的信贷消费习惯。
这也体现了过去几年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现状:地产和金融异常繁荣,并迫使家庭部门不断增加杠杆。
周小川认为消费信贷借助于新金融科技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青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 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事实上,这并不新奇,在其他国家走向富裕的过程中都曾出现过,即年青一代被消费文化主导,出现 挣得少,花得多 现象。
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已经表现出了这些特征。这会影响中国的劳动效率,并对经济结构产生影响:年轻人更喜欢从事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年青一代有更强烈消费的欲望,与年长者相比,缺乏储蓄概念,出现月光族、啃老族等,现在更进一步,则是通过信用借款透支消费。
中国经历了一个持续长达40年的增长周期,人们以为,房价总是会上涨,因此敢于透支性购房;年青一代也会认为就业稳定且收入会持续增长,因此,透支性消费只不过是提前享受,或者迫于外部环境的一种社会投资。问题在于,经济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资产价格、就业、个人收入会因为宏观环境出现波动,这是无法抗拒的市场规律。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结构调整的阶段,这意味着经历长期高速增长后,会迎来转型升级的新旧交替,资产价格、就业等会出现不确定性。在这个阶段,更需要强调基于专业能力的奋斗,以提高生产效率。或许我们不应该对新一代在努力工作方面要求苛刻,但是,超出个人能力的加杠杆消费如果普遍化,则很容易产生信用风险。经济转型期,应该避免过度的杠杆消费,避免产生新的金融风险与社会问题,这也需要对金融机构的过度营销进行约束,防止年轻人信贷消费继续蔓延。
搜索
图文推荐
- 疯狂!“大牛”财务造假
=$bqsr['classname']?>2024-12-22
- 华尔街点评10月非农:不影
=$bqsr['classname']?>2024-12-22
- 顺德农商银行原董事长姚真
=$bqsr['classname']?>2024-12-22
- 视频|杨德龙:股神巴菲特为
=$bqsr['classname']?>2024-12-22
- 一字跌停,“妖股”崩了!
=$bqsr['classname']?>2024-12-22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