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民:无论是预防、缓释还是隔离金融风险,都不能一刀切

2018-12-09 14:08已围观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 王忠民

讯 不管是用预防的、缓释的还是隔离式的方法解决金融风险,所有的问题都应由市场主体在供需之间,在有机的市场中间处理,一刀切之手在这儿不能存在。 12月9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主办的2018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表示。

王忠民表示,目前我国金融面临在货币向左,信用向右的局面。货币感觉到经济有所衰减,有所迟缓的时候,我们已经把货币政策从各个方面已经放宽了。但是信用传导,无论是流动性还是信贷杠杆,或者证券化等等,所有的信用敞口都传递不过去,该用钱的地方拿不到,想传导过去的意愿和工具都传导不过去。

王忠民认为,过去在金融领域,用来管理风险的工具和市场太欠缺了。如果今天要构建风险市场的头部管理市场,必须让各类市场当中大面积的出现金融期货的品种,让市场交易活跃起来,才可以事先做长或短的卖空。另外,当前最难的是风险隔离。让原有的机构、市场在隔离之后出清,让新的机构用金融工具重新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而这当中风险市场的估值、交易才可以发生。

王忠民坦言,信用和风险管理的问题解决了,可以保证一个条件,即任何一个市场的下跌都可以迅速让市场出清,及时出清的市场就可以再出发、再奋进、再努力,可以洗干净奔向未来。

对于风险管理,王忠民强调,只有达到风险缓释市场的工具的充分性,交易的充分性,才可以实现风险的有效管理。且不管用预防的、缓释的还是隔离式的方法解决金融风险,所有的问题都应由市场主体在供需之间,在有机的市场中间处理,一刀切之手在这儿不能存在。

王忠民最后表示,目前的困境在于,即使找到了机构,找到了方法,但从资产负债表,从重新定价和交易自主的双方面逻辑当中,没有完成真正的风险隔离和风险处置。

以下为发言实录:

王忠民:如果对新形势从金融角度去透视,我们一定会注意到两个维度的思考:第一,过去基于的货币和信誉传导,突然之间在2018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既因为外部的冲击,也因为内部的变化。我们今天面临这样一种格局,货币向左,信用向右。货币感觉到经济有所衰减,有所迟缓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把货币政策从各个方面已经放宽了,但是信用传导,无论从流动性还是信贷杠杆,或者证券化等等,所有的信用敞口传递不过去,该用钱的地方拿不到,想传导过去的意愿和传导过去的工具传导不过去。比如信贷,我们今天可以要求信贷把更多的钱贷给民营企业,甚至提出了一定的比率,但突然之间你会发现,如果把表外的资产放到表内的时候,表内银行的资本金的数量、资产的规模不足以支持新的信贷的逻辑。而且这个时候,银行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价一跌,资本数量还要补充。你要进去,如果做了大量的信贷,资本补充不够,没办法做业务的,这个信用场景打不开。如果说现在要贷给民营企业那么多的数量,达到1/3或者达到多大的规模,如果里面出现了不良贷款,银行的领导会负什么样的责任?如果责任是无限责任,现在就不敢放开场景去做,包括IPO。今天看起来,这是我们目前的纠结。所以,新的形势下要在信用场景当中发生一系列的变革,包括机构的变革,产品的变革。

第二,过去在金融市场当中用来管理风险的工具和市场太欠缺了。如果有金融期货市场,你要做长必须要有短的工具,要做多必须有空的工具,如果有地方去对冲,以致于我们市场今天没有对冲的标准的金融工具,只能找相似的工具去做,这个市场基本空白。

如果今天要构建风险市场的头部管理市场,必须让各类市场当中大面积的出现金融期货的品种,让市场交易活跃起来,才可以事先做长时或短时的卖空。今天在市场风险管理角度,更多的问题是风险缓释的工具,风险在市场当中刚出现的时候,就可以在微量的价格变化当中把风险交易出去,而不是积累成不良资产的大量的规模,到公司破产的时候才去做。比如信用债,如果在微量的变化当中交易就会有。看任何一个股权,如果有优先股可以接,我们就没必要那么多基金去做这个事情。如果要缓释,从风险市场当中怎么收益互换,风险不能成为一个交易的线性的逻辑持续存在,而今天我们要构建这样一个真正的风险评估、风险估值、风险交易的充分市场,才可以让风险缓释这个工具在市场当中普遍存在。

最难的在于今天,风险隔离,今天所有的问题,比如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过去用过风险隔离的方法,把它剥离出来,让原有的公司市场出清了,可以重新努力奋斗,今天我们让银行成立一个独立的资管公司,成立一个独立的理财公司,但你会发现,它的资产负债表年底会并表到主体公司当中,这就没有完全隔离。需要隔离的是用一个真正的独立管理风险的公司,用SPV的方法,把这个方法接对于现有所有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甚至可以免税的逻辑当中解决社会风险问题,推出真正的SPV,不用回过头来并表解决风险,这个风险和原有的风险全部隔离出来,让原有的机构、市场在隔离之后出清,让新的机构用所有的金融工具重新把风险管理的有效,而这当中风险市场的估值、交易才可以发生。

这三点如果实现了,今天金融推出新的机构、新的准入、新的牌照、新的工具当中,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前两个问题,信用的问题和风险管理的问题解决了,可以保证一个条件,任何一个市场的下跌都可以迅速让市场出清,及时出清的市场就可以再出发、再奋进、再努力,可以洗洗干净奔向未来的前景。如果市场出清是一个纠结的、艰难的、交易成本很高的,我们奔向明天的步伐就是困难的,就是迟滞的,就是效率低下的。

李亦非:您提到了两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让市场的风险释放,我们也谈到了释放的风险到底是渐进式的好,还是战略性的好?例如快速释放风险,以力再战,还是逐渐释放,比如2015年出现过熔断,一刀切式的,结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从您的角度,您认为这种释放什么样的方式更加有效?

王忠民:我刚才的两个词语正好对应这个问题,如果是渐进式的方法,正好是风险缓释。缓释就是有一点风险就在市场当中把它交易掉,而不是等到很严重的时候。如果我有无数的缓释工具,无数的缓释市场,风险只在那个微量价格的时候产生市场的交易,就可以走了,这个市场风险不会积累。我刚才讲的风险管理的第二个方面,一定是风险缓释市场的工具的充分性,交易的充分性,才可以完成这个东西。

回到什么时候不得不用风险隔离的方法去处理,那是一次性的,那是动外科手术似的,那不是给一点药片的问题,那是一次性积累风险的方法有效问题,这时候一定要把原有的病灶真正挖出来,真正隔离,真正去除,这叫猛式的。注意,市场当中不能只依靠缓释,只依靠外科,甚至全部市场不能有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和各种市场当中让我事先防范风险,这三个是配套的,不能说只要彼不要此,是一个充分市场制度供给和市场供给的问题。

李亦非:所以,不能一刀切式的,而是以各种各样的全方位细致的非常技术的监管方式。

王忠民:不管我是用预防的、缓释的还是隔离式的方法解决,是不是有个行政一刀切的方法去解决?不。所有的问题都由市场的主体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有机的市场中间,一刀切之手在这儿不能存在。

李亦非:最近我们也了解了资管新规颁布之后,基本上所有的银行为了剥离用SPV的方式,都允许成立银行资管子公司,从表内推到表外。但是我又听说,实际上很多公司又在实行两块牌子一班人马,这是不是能做到您说的比较清晰的SPV式的分离呢?

王忠民:我们看历史上的两个案例。银行股改的时候,也剥离了一次银行的不良资产,从所有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当中完全剥离出来,放在一个独立的账户单独管理。另一个是当年把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从银行当中拿出来,那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出资方是财政部,不是银行自己的全资子公司,而当时给的不良资产包是重新估值基础之上的,如果处理了以后,满足了估值的最低的基本要求这上的折扣部分是你的收入。

第一,资本已经隔离开了。第二,业务当中市场的估值出现了。第三,出现了以后,独立管理了以后,你的资产负债表当中的收益关系是清晰的。由银行单独成立一家独立的全资的子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我是出资方,年终并表,这并没有隔离出来。自己总公司的不良资产给到全资的资产管理公司的时候怎么估值,市场当中没有一个彼此的估值方,市场当中如果出现了风险问题,不出现这笔资产的重新估值,谁愿意要?出清的是一次的交易,就让这部分减值部分或者升值的部分由市场接去了,市场出清了,如果没有这样交换的价格的变动,就没有出清,今天我们的纠结在于,找到了机构,找到了方法,但从资产负债表,从重新定价和交易自主的双方面逻辑当中,没有完成真正的风险隔离和风险处置。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