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长制药总裁赵超:完善评价管理机制是保护发展中医药关键

2019-03-08 14:45已围观

完善评价管理机制是保护发展中医药关键

证券日报 本报两会报道组 张敏 

在2019 声音 责任 医药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总裁赵超以 消除偏见、完善评价管理机制是保护好中药发展的关键 为题发言。

赵超认为,目前还有很多因素影响中医药发展、中西医并重。一是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现代中医药管理与发展体制仍未建立,社会与各部门对中医药的歧视和偏见依然严重;二是西医药方法评价中药也亟待有国家标准规范;三是中成药不良反应被过度放大;四是医疗合理用药与医保控费管理矛头处处都在重点指向中药。

据中国制药工业发展报告(2018)数据,中成药主营收入只有化药的一半。而医保对药品实际报销,中成药占比约25%,生物药约15%,60%是化学药。中成药一般价格低廉,本不应成为医保控费的主要目标。

赵超介绍,当前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快速增长,现有医疗体制和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应该是主要原因。回避对不合理的体制改善,对不规范用药行为的严格监管,反而采用了目录管理为中药品种打上没有法定规定的辅助用药等标签,加以限制使用,显然是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更在实质上违背了中医药法确定的中西医并重的原则。

赵超表示,应尽快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机制,强化完善中药全产业链管理的发展机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合理满足医疗保健需求的中药合理使用与中药价格费用管理机制。

一是,中西联合用药是临床必需,不存在主次之分,需科学对待临床用量大的中药大品种。

赵超介绍,联合用药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配伍使用,目的就是为了增量疗效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用药中单一用药往往不能满足复杂病症,慢性病的疾病治疗。在西药联合中不分主次,联合的药物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何到中西联合用药时,就想当然地认为西药为主,中药次之呢?这样的认知没有科学依据,无法令人信服,应该被及时纠正。以避免中药大品种因临床疗效确切、用量大,却被 辅助用药 误伤。

二是,中西医生比例失调,需加强中医医师人才培养。

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共有医疗医生机构98.7万个,医师总数达到339万名。2017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66.4万人,比上年增加5.1万人(增长8.3%)。中医卫生人才发展不足,中医医师和中医药师占同类人员总数的比重偏低,特别是中医医师的比重还不到20%,需要加强中医医师人才的培养。

三是,科学评价、理性对待中药注射剂,加快中药注射液再评价。近20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一批有实力、负责任的中药注射剂生产厂家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合作,引进现代制药技术,完成了工艺升级改造,中药注射剂产品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同时通过开展大样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评价研究,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科学证据;作用机制研究逐渐深化,强化了中药注射剂产品的质量可控性及其临床规范应用,提高了临床疗效,保证了医疗安全。

强烈呼吁政府及专家、院士们在推动医药产业升级发展的过程中,科学地认识、理性地对待中药注射剂。梳理中药注射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探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价值,加快中药注射剂的再评价,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动中药现代化,推动中药走向世界。 赵超表示。

第四,建立中药独立评价体系。当前的中药创新药临床评价体系,没有充分尊重中医药理论体系和中医药的特点,而是基本参考了西医的临床评价体系与评价指标,中西医是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是经验医学,辨证施治,讲究从整体观来治疗;而西医是辨病施治,讲究循证医学。创新药的评价,均以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为主体,企业参与程度低。

赵超认为,应该建立中医临床证候的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技术与方法应用于中药药效学研究,制备符合中医临床病证特征的动物模型,建立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评价技术与方法,构建反映中药临床疗效与作用特点的中药药效学独立评价体系。

【作者:张敏】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