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均GDP超2万美元,首次达到发达经济体标准

2019-03-05 08:00已围观

缪琦 杨小刚

最近,全国和地方2018年更详细的经济数据陆续公布,从各省份数据可看出,一些地方在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摸索出了不少有益经验。

3月1日,上海市统计局发布《201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2018年,上海市GDP为32679.8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6.6%,增速与全国持平,总量稳居全国城市排名第一。

2018年,上海常住人口为2415.27万人。据此计算,2018年上海人均GDP升至13.5万元,按照目前美元对人民币6.7的汇率计算,人均GDP超2万美元,首次达到发达经济体标准。

此外,据相关数据,北京人均GDP也达2万美元,也达到发达经济体标准。

由于上海和北京城市人口规模非常巨大,是省级行政单位,也是GDP总量排前两位的城市,两市人均GDP达发达经济体水准,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中国人均GDP已处于中高收入国家

从全国看,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为9780美元左右,按照世界银行2015年的标准,已处于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偏高水平。

从各地公布的数据来看,广东、江苏和山东GDP总量排前三,分别接近9.73万亿、9.26万亿和7.65万亿元,其中广东和江苏均为首次加入 9万亿俱乐部 。

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在内,全国31个省份中有13个省份2018年GDP超过3万亿元。其中,包括上海和北京两个直辖市。

在城市排名中,上海以超3.27万亿的GDP总量处于领先地位,北京刚破3万亿,深圳和广州则分别居第三和第四位。

如果把中国的一些沿海城市作为独立核算的经济体,它们接近发达经济体的标准早就在人们的预期之中。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上海人均GDP已达发达经济体标准是正常的,未来会有更多的城市达到这一标准。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各城市之间GDP总量不同,人口也不一样,所以人均GDP是一个能更好反映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发展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按照人均GDP的标准来看,也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典型样板。

上海GDP含金量很高

除了GDP总量和人均GDP上海排在前列之外,从产业结构、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财政收入与GDP比重看,上海GDP的含金量都很高。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看,2018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183元,排在全国首位,实际增长7.1%。这个数据比人均GDP排名第一的深圳还要高,2018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543元,排在全国第三,紧随北京之后。

人均可支配收入因为跟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收入挂钩,所以更能反映真实常住人口情况。

从产业结构看,上海转型升级也获得很大成果。《公报》显示,2018年上海市GDP同比增长6.6%,其中三产比重进一步提高,占GDP的比重接近70%。

具体来说,第一产业增加值104.37亿元,下降6.9%;第二产业增加值9732.54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22842.96亿元,增长8.7%。

可以说,服务和流通业为主的三产为上海GDP的中高速增长提供了重要源泉。上海市统计局的官方分析也认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快于第二产业,继续发挥了经济增长 稳定器 作用。

无论是从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产业结构、社会民生和教育等各方面,上海都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从上海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近70%,转型升级获得巨大成功,所以未来发展趋势还是非常看好。 温彬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点,上海人均GDP在2018年首次触及发达经济体标准,体现出了经济发展由量及质的新趋势,验证了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秘钥。

程实总结说,以下两大 稳定锚 发挥了关键的支撑作用。首先是供给侧改革红利的加速释放。历经2016~2017年的艰难改革,2018年上海地区的供给侧改革成果初步显现,表现为第三产业占比上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速、新零售和中高端消费回流升温。这表明,在贸易摩擦的逆风环境下,供给的优化有效激活了国内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进而带动了投资、消费的内生复苏,夯实了经济增长底线。

其次, 稳增长 政策的高效执行。2018年7月以来,面对内外部经济压力,中国经济打出了 稳增长 的政策组合拳。就上海地区而言,金融业的改革创新、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市场治理的信息化和政府效率的稳步提升,共同减少了政策传导的阻滞和瓶颈,从而保障了 稳增长 政策的高效落地。

其实还有一个指标很能反映一个地方的真实财力和生产效率,那就是财政收入与GDP的比重。从一个国家来看,这个比例太高,说明税负比较重,但如果在一国之内的省份和城市进行比较,因为税额征收比例都差不多,通过这个数据可以很好反映这个地方的投入产出比以及GDP的真实含金量。

2018年,上海财政收入是7108.1亿元,排在全国城市首位,北京是5785.9亿元,深圳是3538亿元。上海、北京、深圳财政收入与GDP比重分别为21.74%、19.1%、14.62%。可见,上海GDP对财税的贡献更大。一般情况下,这也意味着上海政府为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比其他地方更富足。

上海将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效应

中国银行(3.920, 0.02, 0.51%)首席研究员宗良认为,上海人均GDP达到发达经济体标准具有普遍意义,预示着与上海位于同一阵营的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较高水平。作为典型的经济领军城市,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区域都将发挥城市群的竞争优势,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交银国际研究部负责人洪灏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海人均GDP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地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随着沿海地区进入发达经济社会同时经济进一步转型,内陆地区经济也需要在发达地区辐射、带动和政策的扶持下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程实提出,从全国层面看,以上海、深圳、雄安、海南等改革前沿为借鉴,加速推动改革由点及面,推动开放从 特例 变为 惯例 ,有望引导增长极的扩散和区域发展的协同,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程实分析认为,2018年,上海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 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科创中心 三位一体的核心功能进一步凸显。从全国一盘棋来看,这一城市功能的提升有望沿长江经济带辐射,广泛地支持中国制造业体系的优化升级,加快 中国制造 向 中国智造 的聚变。

东方证券(12.750, -0.04, -0.31%)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一线城市基本都已达到较发达水平,迈入发达经济体标准是迟早的,但二线城市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作为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体的龙头,上海无疑将对周边城市发挥更大的拉动和辐射作用。

邵宇还认为,上海已经形成了超大型都市圈的核心,有良好的制造基础和金融支持,比较像纽约和伦敦的风格,需要增强的是科创领域。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朱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上海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经济腹地也足够大。再加上金融业和总部经济的优势,上海经济的中高速增长是可持续的。

上海服务业领域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以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为例,鲁政委认为,在其最核心的曼哈顿,最大的附加值就不是金融,而是信息服务。当地的医疗保健、娱乐业和房地产相关的产业占比丝毫不逊色于金融业。因此,上海在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方面,还要更加注重整个生态的打造。如果服务业更加开放,整体经济的增长还会更快。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