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新规前置商誉减值风险 万亿规模潜藏积极因素

2018-11-21 10:06已围观

万亿商誉隐患拆弹计划

超大规模的上市公司商誉,已成为监管层不能忽略的问题。这是近5年并购重组高速发展的暗面。

如今,监管层利用会计准则这一财务技术手段的变化,来拆除商誉这枚时刻有隐患的炸弹,可谓小心谨慎。另一方面,监管层鼓励并购重组的同时严控商誉问题,这也意味着不想因为这一轮宽松政策给未来制造出更多隐患。(杨颖桦)

并购重组连续多周 松绑 ,近日,商誉问题则被戴上 紧箍咒 。

日前,证监会会计部出台《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 商誉减值》(以下简称 8号文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该项政策核心目的在于加强监管,深化审慎客观的会计原则,提高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增强商誉及减值评估结果的真实合理性。

商誉减值容易引发业绩爆雷。

截至三季度末,A股商誉规模达到历史新高 1.45万亿。好在所有上市企业净资产占比为3.73%,减值风险冲击有限;同时在监管层近年来的从严监管下,商誉增速已大幅放缓。

风险提示前置

近期为强化商誉减值会计监管,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责、规范执业,提高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证监会就商誉减值的会计监管风险进行提示,在16日出台 8号文 。

根据比对,此次新增10条规定,涉及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审计、评估等方面。

安信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果19日分析指出,本次新规是基于原有框架和细则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核心目的在于加强监管,深化审慎客观的会计原则,提高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增强商誉及减值评估结果的真实合理性。

在他看来,对于此前商誉减值存在的不规范现象形成较大约束,尤其是那些不合理巨额减值,严重侵蚀上市公司利润,并导致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的商誉减值具备较强的警示意义。

其中 定期或及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重点关注特定减值迹象 规定备受市场关注。监管层要求,不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都要进行测试,如果出现减值迹象上市公司还要考虑影响后果。

所谓 特定减值迹象 ,监管层明确了7大情形,比如现金流或经营利润持续恶化或明显低于形成商誉时的预期,特别是被收购方未实现承诺的业绩;行业产能过剩;核心团队发生不利变化;与商誉密切相关的业务资质,其市场惯例发生变化,如牌照放开等。

上市公司往往以标的仍然处于业绩承诺期为由,拒绝进行年终商誉减值测试。现在监管层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每年年终要进行测试,用意在于对潜在重大风险可以提前处置。 深圳一家大型券商人士20日向记者分析表示。

同日,广州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谈道,过去部分上市公司对于业绩不达标的并购标的在承诺期内未计提风险,最后才一次性计提,对业绩和投资者来说有较大冲击。

提前按部就班揭示商誉减值风险,可以让投资者心中有数,保障投资者知情权。 上述投行人士说。

信息披露方面,监管层要求上市公司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与商誉减值相关的且便于理解和使用财务报告的所有重要、关键信息。

8号文还对中介机构提出更高要求。

比如在监管工作中,监管层关注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对商誉减值这一特殊会计估计事项保持了合理的职业怀疑,是否实施了充分、适当的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等审计程序,是否获取了充分的审计证据并得出恰当的审计结论。

商誉增速下滑

8号文出台的背景在于A股商誉规模渐增,成为不可小觑的风险点,容易引发上市公司业绩变脸。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Wind数据,商誉规模早在2016年突破万亿水平。今年三季度末,商誉总量达到1.45万亿,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商誉规模增速持续下滑。2016年明显放缓,具体而言2015-2017年增速分别为96.37%、61.04%、23.75%。今年三季度末商誉规模同比增长仅15.30%。

整体来看,三季度末商誉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总资产占比0.61%,在净资产占比3.73%。意味着总量风险有限。

深圳一名私募基金分析师20日向记者表示,受益监管层近年来收紧并购重组审核,商誉未出现大规模上升。

对于市场最为关注的创业板商誉减值情况,陈果谈道,整体没有想象的那么悲观。

他表示,仍存在较大的风险,但环比来看对于盈利的负面影响将趋弱。仍然存在一些积极因素,主要是基于四个方面。

第一,监管层面正在增强;第二,2017年商誉减值幅度较大,具备一定透支可能;第三,2018年至今创业板并购数量和金额同比回落;第四,2018年业绩承诺规模较2017年依然偏低。

尽管市场整体风险可控,但部分行业商誉规模较高。

从行业分布看,计算机产业链三季度末商誉规模最高。

具体而言,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商誉规模1296.87亿元,在全市场商誉中占比8.95%。

另一个千亿规模的为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077.31亿元。

第三名则是 医药制造业 在市场中比重6.65%。计算机产业链的另两个细分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与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 分别占比6.63%、6.23%。

上述深圳私募基金分析师分析指出, 上述行业一方面估值较高,并购金额较大,因此商誉问题较为严重。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 葡萄串式并购 ,也容易累积商誉。

高商誉 极易拖累上市公司业绩,投资者仍应保持警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Wind数据,共有18家上市公司商誉规模超过净资产。

其中,紫光学大(000526.SZ)三季度末商誉占比净资产达到1171.55%。凯瑞德(002072.SZ)占比389.20%。第三名*ST大唐(600198.SH)占比260.51%。另有54家上市公司占比超过60%。

招商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夏在19日梳理出商誉减值风险潜在标的,共有35家上市公司在预测2018年全年业绩时均对商誉减值情况进行说明,并计提风险。其中有18家表示预亏。

比如大港股份(002077.SZ)在10月下旬预告,全年业绩时表示净利润会在-3.50亿至-3.00亿区间内,同比变动-1140.71%至-992.03%。

谈及变动原因时,公司表示,收购的艾科半导体因客户开发和产能释放未能达到预期,导致并购标的净利润和去年同期相比出现大幅度下滑;同时公司对收购艾科半导体形成商誉的减值计提进行了预估。

【作者: 谭楚丹 】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