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届金牛基金经理“拍了拍”你!下半年你还有这些投资机会

2020-07-09 09:23已围观

  “我还有机会吗?”

  2020年夏天,悬疑推理剧《隐秘的角落》的热播,催火了一句原本普通的对白。其实,对于股票市场投资者、基金投资者而言,这句台词,同样是当下大热。

  2020年上半年,在中小创指数分别累计上涨20.85%和35.60%的强劲带动下,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以来各类基金全线飘红,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16.66%,股票型基金为13.05%;基金市场的整体平均收益率也达到9.47%。

  你搭上了基金投资快车吗?

  如果没有,下半年,你还有机会吗?

  如果还有机会,机会又在哪儿?

  带着上述疑问,《投资时报》记者近日对银华基金股票综合策略投资部团队长李晓星进行了专访。作为2015年至2019年连续五届金牛奖得主,李晓星是全市场五年五夺金牛奖的三位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之一。一个小时的访谈对话间,下半年投资图谱,了然于心。

  积胜绽放机构持续高配

  今年年初在接受《投资时报》记者专访时,即深度看好并布局于消费、科技两大板块的李晓星,上半年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成绩。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下同),李晓星管理的银华中小盘精选成立8年以来,总回报高达590.73%,同期沪深300指数仅录得62.74%的涨幅,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表现则为180.24%。

  颇有意思的是,仔细分析历年数据可见,银华中小盘业绩每年都不是顶尖,多数时间在年度前1/4分位左右。但经时间沉淀,李晓星一直追求的围棋界“神算子”李昌镐“不求妙手但求积胜”的境界,似乎总能达成所愿。

  李晓星所谓的“积胜”,大致可理解为,基金每个月的业绩排名并未处在同类最靠前,但要求每个月都能赢对手一点,业绩排名持续保持在前二分之一阵营。长期积累下来,自然领先。这一理论对应于《孙子兵法》,即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记者注意到,同样达致“不求妙手但求积胜”境界的,还有李晓星和团队管理的银华盛世精选、银华心怡等多只基金。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银华盛世精选成立三年半来,累计回报135.47%,大幅超越沪深300指数、灵活配置型基金的24.72%、42.90%;从历年排名看,银华盛世精选都不在前10位(2017和2019在前50),但“时间的玫瑰”愈沉愈香,从年化回报看,银华盛世精选27.49%的数据,远超沪深300的6.47%、灵活配置型基金的10.65%,在1214只同类型基金中,高居第24位。

  银华心怡类似。单独年份并非翘楚,但成立两年总回报高达106.61%,大幅超越沪深300、灵活配置型基金的23.79%、38.95%;且年化回报以43.95%的数字,在1733只同类基金中占据第36席。

  除了业绩的积胜魅力,《投资时报》记者同时注意到一个突出现象—无论是银华中小盘精选还是银华盛世精选,都被大量机构投资者持有。

  譬如,银华中小盘精选的机构持有比例,最近五年来长期超越50%,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机构持有比例定格在67.53%的水平线上;银华盛世精选的机构持有比例,自2017年底即迅速飙升,并长期稳定在60%—70%左右,截至2019年末,这一数据为63.74%。

  通常而言,机构投资者对优质基金尤其是优质长跑基金的研究、布局较个人投资者更为敏锐,它们多年稳定的卡位背后,既是一种风向标,亦是对基金经理团队充分认可的表征。

  流动性与估值因子的辩证

  在李晓星看来,无论从全球还是中国来讲,流动性都处于十分宽松的阶段,这是此轮股票市场上涨的核心,并将估值水平整体推上了高位。基于此,若下半年流动性发生变化,估值分位或会随之变化。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李晓星用了《孙子·虚实篇》中历来被称为灵活指挥战争的名言,来形容自己对下一程市场的认知。

  就像“用兵作战要根据敌情变化来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不能墨守某种作战方法”一样,股票市场也会因假设条件变化而发生诸多变化。比如,当下股票市场最重要的一个观察因素是流动性的稳定性,如果流动性相比上半年收紧,会对当下并不低的估值水平造成一定下行压力;如果流动性相较上半年不能变得更松,则估值提升的驱动力将下降。

  密切关注流动性变化的同时,李晓星透露,下半年A股表现,将主要参考三方面因素—宏观经济、疫情控制情况以及中美贸易关系。

  “假设经济复苏向上走,流动性边际会收紧,这种情况下,可能改变上半年成长股占优的局面,价值股会占优。我觉得,下半年或明年A股市场,估值因子大概率会重新发挥作用。”

  记者注意到,最近几年,不少A股市场研究人士都认为,估值因子已失效。一个典型例证是,过去几年较优秀的价值投资基金经理,都经历了很长一段“市场不适应期”。

  李晓星并不这么认为。“一般大家都认为这个因子失效时,它就快变得有效了。就像一年多前,市场普遍认为小市值因子已失效,可今年上半年,小市值因子很有效。”

  在他看来,对于估值因子的认知,不能片面认为就是代表价值股,它也同时代表业绩成长股。在估值不能继续抬升的基础上,业绩因素将变得更为重要,通过PEG指标(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等来筛选投资标的的方式,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重新有效。

  李晓星的投资逻辑中,顶层思维一直是“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就是绝对收益”,未有变更。而如果要实现超额收益,就要比市场想得更远一些。与当下市场不少机构略微不太一样的是,李晓星在组合中增加了估值因子的权重。

  “我们一直有估值因子的考虑,价格太贵的公司、过于透支未来的公司,我们会非常谨慎;估值较低但能看到向上趋势的公司,尽管可能还没有见到景气度拐点,我们也愿意花一定的时间,等待拐点的出现。”

  看好符合A股审美且稀缺港股

  年初就积极布局消费股、科技股的李晓星,原本以为消费股的启动会在年中,孰料3月份这一板块就提前上涨。半年下来,两个板块估值都已不低,不过,李晓星透露,他们的投资框架从估值角度来说,一直坚持“有保护的成长股投资”,“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安全性保护,不能只想着收益,还要想着安全性”。

  他判断说,两个板块中依然能找出一些可继续投资的方向,比如,白酒、乳制品、农业后周期股、家电、电动车、光伏、消费电子、传媒等等,仍具性价比。

  查阅公开信息,《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在李晓星的投资组合里,相对高估值的板块,基本只保留了新能源汽车。

  为何对此情有独钟?

  李晓星分析说,一般而言,任何一个板块的上涨都会分三段式。第一个阶段,通常是长期研究这一行业的基金经理出于自己的信念在“左侧”买入—虽然行业数据依然不振,但他们认为这个行业未来没问题,估值相对合理,所以买了。

  第二个阶段,是比较敏锐的平衡型基金经理开始“进场”,这个阶段通常会看到明确的“右侧”信号。比如,欧洲各国电动车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国内排产数据、销量数据都在向上走等。

  第三个阶段,是泡沫化阶段。李晓星认为,新能源汽车板块现在并未到此阶段,仍处于平衡型基金经理逐渐配置的第二阶段。

  “未来半年到一年,电动车的超额收益可能会比较大。原因在于未来四个季度,环比数据会越来越好。虽然目前整体估值高一些,有点像今年3、4月份的医药板块,但它的基本面在向上走,超额收益依然比较确定。”

  李晓星对港股的判断也颇为独到。从去年底就看好港股的他坦言,港股对于A股而言,是非常好的补充。简单来说,港股市场有非常多好的、估值便宜的科技类股票,以及A股较缺少的新兴消费类股票。他透露,继续看好港股市场,原因有三点。

  其一,无论哪个市场,标的股价和估值,其实与上市地并无太大关系,只和本身内在价值相关;其二,从去年始,陆续有不少在美国上市的优秀中国公司回归港股。港股作为一个更丰富的市场,吸引力也会更大;其三,目前发行的很多新基金都可投资港股。港股成交量每天约在千亿,和A股比起来小很多。“我觉得大量机构会去香港买一些符合A股审美的股票,会对这些股票重新定价。”

  李晓星表示,港股中符合A股审美、科技板块中具稀缺性以及和新消费相关的成长股,未来的收益率,值得期待。

(文章投资时报)

(责任编辑:DF134)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