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副市长殷勇:纾困基金救助的民企已过最难时刻
2018年末加速拯救的“几家抬”政策出炉至今,效果究竟如何?又应注意哪些问题?
3月27日上午,在博鳌论坛上,北京市副市长回答财新记者现场提问时称,目前北京市纾困基金所救助的几家企业,都已经摆脱了流动性最紧张的时刻,现在已经进入了企业管理自身财务风险、管理自身竞争能力,以谋求进一步发展的窗口期。不过,殷勇并未明确,纾困基金是否已经退出了这些企业。
从2018年二季度起,全社会信用收缩明显,在金融、环保、法治等多个政策共振下,民企阵痛感明显。此事反映在金融领域,多体现为民企在股权质押和债券市场的踩踏式下跌甚至违约。(见《财新周刊》2018年第43期《》)
在博鳌论坛上,殷勇也指出,2018年下半年以来,北京市上市民企,由于股权质押面临强制平仓的风险,导致北京市民企“系统性出让控股权”,其债务问题也存在系统性风险隐患。
2018年10月以来,深圳市、北京市等地陆续召开纾困上市民企的座谈会,比如要求券商不得平仓、不得冻结股权等。2018年11月,北京市三家企业(002310.SZ)、(300070.SZ)、(002385.SZ),被选为当地第一批获得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资格的企业,这意味着央行在帮助企业增信。(见《财新周刊》2018年第45期封面报道《》)
在一系列的救民企政策中,声势最大的莫过于地方政府成立的纾困基金。比如,北京海淀区的纾困基金就高达100亿。但是,市场陆续发现,一些纾困基金拯救了涉嫌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一些上市企业的股东在纾困基金进入后立马减持,一些纾困基金“雷声大雨点小”,政府还在找钱中。
比如,就在北京市海淀区宣布投入1个亿的纾困基金之后,博天环境(603603.SH)的第二、第三和第四股东就拟进行“清仓式减持”,总共套现约20亿元,此事引发市场哗然。随后,上交所下发问询函,要求博天环境披露,该公司所获得的纾困贷款的资金来源、金额、资金取得方以及具体用途。
对于这些纾困基金引发的问题,政府应如何看待?殷勇表示,在北京市纾困基金的操作中,第一考虑避免国进民退,“不想借这样一个机会,让国有资本把民营企业接管了”。比如2018年12月,东方园林实际控制人何巧女、唐凯夫妇,按照前一日收盘价九折的价格,把5%的股权转让给了北京朝阳区国资旗下的盈润汇民公司,转让价为10.14亿元。
据财新记者了解,北京市限制国资承接大股东股权转让的比例。根据不同情况最高在5%或10%,以保持民资股权不被过分稀释。
第二控制道德风险,“不能让企业产生依赖,(认为)只要充分地利用杠杆,最后出问题的时候政府一定会出来救。”殷勇指出,被救助的企业大股东,要跟北京市的纾困基金设置比资本市场一般水平更高的兜底条款。据财新记者了解,这些兜底条款包括业绩对赌、阶段性禁止分红等内容。
搜索
图文推荐
- 有人赚麻了,也有人亏麻了
=$bqsr['classname']?>2024-12-25
- 43家上市券商三季度成绩单
=$bqsr['classname']?>2024-12-25
- 分析师警告:通胀不会消失
=$bqsr['classname']?>2024-12-25
- 尾盘:美股维持上涨局面亚
=$bqsr['classname']?>2024-12-25
- 鏖战引流开户一月有余券商
=$bqsr['classname']?>2024-12-25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