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八条”落地效应:硬科技企业“剩者为王”投行呼吁提高制度包容性

2024-08-06 14:21已围观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科创板八条”出台已经满月,正在从纸面走向实践。

  Wind数据显示,科创板IPO撤材料家数在继IPO新规出台连续两个月大增后,截至7月25日(下同),7月4日以来无一撤回。

  目前,科创板在审企业共计43家,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民生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些企业符合最新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要求,绝大部分硬科技属性较强。

  在受访人士看来,“科创板八条”的出台已经带来一定效果。比如,IPO审核方面,6月20日,泰金新能IPO申请已获得上交所受理并已收到首轮问询函;并购重组方面,7月16日,普源精电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申请已在证监会注册生效,从受理至注册生效用时仅2个月。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动科创板与优质企业的“双向奔赴”,业内人士期待从上市标准、再融资、并购重组、严监管等方面出台更多针对性政策。包括进一步明确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的具体认定标准等科创板企业上市标准;提升板块和制度的包容性;探索建立“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支持再融资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投入等。

  值得注意的是,未盈利企业上市的认定标准是当前市场关注焦点所在。对此,受访人士建议通过建立更大规模的科创板行业专家库;要求未盈利企业充分论证其持续经营能力,充分披露其预计实现盈利的情况;鼓励保荐机构内部建立行业专家型投行团队等方式,实现对优质未盈利企业的精准识别。

  允许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被看作为潜在独角兽提供沃土的有效方式之一。2019年科创板的设立,首次为未盈利企业A股上市提供了可能。

  根据Wind数据,截至7月25日,自科创板开市以来,共有46家未盈利企业(上市前1年亏损)登陆科创板。其中,15家、占比32.61%的上市公司扭亏为盈,近七成尚未实现首次盈利。

  “资本市场的支持可以有效刺激高科技人才和企业投身于科技创新,从而推动整个高科技产业加速发展。但另一方面,未盈利企业的市场风险相对更高,需要精准识别优质未盈利企业,防范鱼目混珠的乱象。”民生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那么,从业人员如何把握未盈利企业上市尺度?

  在第一创业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兴刚看来,未盈利企业必须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从业人员把握未盈利企业上市尺度需要综合考虑行业特性、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创新性、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市场前景、长期战略规划等方面,具体可以从企业核心竞争力、 业绩与所处行业周期、企业现金流、充分的信息披露与风险警示四个维度重点把控。

  其中,企业核心竞争力维度,企业需要具有明确的产业化、商业化路径,将“技术”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并且持续技术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充分评估企业核心技术的产权归属、迭代风险、核心团队稳定性、技术商业化等方面。

  企业现金流维度,如果公司自身无法拓宽销售渠道,无法自行实现存货的顺利销售,则说明企业暂时还不具备面向市场的独立经营能力,未来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也会增加,容易引发市场担忧,此类企业需要谨慎对待。

  客观而言,优质未盈利企业识别难度相对较高,除了从业人员自身努力外,受访人士同时呼唤更多相关措施的出台。

  比如,民生证券上述投行负责人建议建立更大规模的科创板行业专家库,对于科创板定位和科创属性的判断,在符合科创属性评价指引的前提下,主要由行业专家进行打分。

  对于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建议申报前取得科技部或工信部沟通意见,经科技部或工信部认可的,可以走“绿色通道”优先审核。

  国金证券总裁助理、投资银行总部联席总经理谭军则提议,要求未盈利企业充分论证其持续经营能力,充分披露其预计实现盈利的情况,如有必要可能需要出具相关的盈利预测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未盈利企业IPO之前的市场估值已经较高,此类企业如何看待?

  民生证券投行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在审核中从行业发展和成长的角度做好问询和风险提示要求;另一方面,应该相信市场是理性和有效的,专业投资机构尤其是专注某些细分行业的机构是非常专业和理性的,对于市场愿意认可并愿意给予高估值的企业,审核中可考虑给予更多包容,允许适度的试错成本代价,现在国内资本市场是有一定的试错承受能力的,应努力避免因政策包容力度不够导致优质成长性企业流失海外资本市场。

  此外,该投行负责人建议鼓励保荐机构内部建立行业专家型的投行团队,深入推行投行业务行业分组机制,加深对相应行业前景和细分领域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帮助发行人找准定位。

  6月19日,“科创板八条”出炉,至今已经一月有余。自其发布后,上交所已多次组织科创板上市公司、保荐机构、投资机构进行座谈培训,内容包括“科创板八条”政策讲解、收集市场意见建议等。民生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认为,在监管和市场各方推动下,“科创板八条”已开始从纸面走向实践。

  IPO审核方面,6月20日泰金新能IPO申请已获得上交所受理并已收到首轮问询函。6月14日,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科创板上市委审议通过,3天后即提交注册,7月5日已注册生效。目前科创板新申报数量仍较少,市场主体仍在等待监管细则的发布。

  并购重组方面,“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公司已陆续披露多单产业并购交易,产业并购的活跃度明显提升。7月16日,普源精电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申请已经证监会注册生效,从受理至注册生效用时仅2个月。

  毫无疑问,伴随“科创板八条”以及此前“科技十六条”“创投十七条”等系列科技企业相关政策的落地,科技企业上市与融资之路正在向好发展。在现有条件下,如何进一步优化政策,推动科创板与优质企业的双向奔赴?

  首先,IPO方面,李兴刚认为应当提升审核效率以及量化审核标准,积极引导优质企业登陆科创板,实现市场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与高效利用。同时在技术层面可以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实现审核流程的智能化、标准化与透明化。

  民生证券上述负责人建议进一步明确科创板企业上市标准,稳定企业申报的预期,包括进一步明确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的具体认定标准;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的具体标准;“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等。

  提升板块和制度的包容性,更是业内人士的共同呼声。“科创板如果一直坚持非常高的上市条件(如较高的盈利规模或市值),可能会错过部分硬科技企业的成长。”受访人士认为。

  “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需要较长周期,尤其在前期研发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需要资本市场的扶持。”谭军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科创板宜从制度设计上更好地发挥对于高科技企业雪中送炭的功效,若假定现有上市条件不变,则应更进一步优化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的上市路径,以期对早期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其次,再融资方面,受访人士提到,目前科创板的上市公司再融资体系,与主板并无本质差异,在小额融资、储架发行、募集资金使用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进一步提升科创板再融资的便利性,应成为后续制度完善的重要关注点。

  谭军建议监管机构应进一步探索建立“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支持再融资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投入。在实践中,过去大量的科创企业需要先期自筹资金完成绝大部分的科研和筹建工作,待项目接近收益窗口时再以再融资完成之前通常是负债端的资金置换,这往往会积累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估值和发展。科创板再融资的资金用途不应拘泥于短期可见的项目收益,而要放眼长远,将国家科技战略的需求植入资本市场规则之中,进一步鼓励企业践行长期主义、投资机构培育耐心资本。

  再者,并购重组方面,民生证券投行负责人期待更为灵活丰富的并购重组支付工具,例如股份对价分期支付等。谭军提到,科创板潜在并购标的多为轻资产高科技公司,难以用传统方法估值,盈利存在较高不确定的情况比较普遍,置入难度较大,一定程度造成科创板并购重组难以形成规模。监管机构应结合成功案例,及时发布相关指引。

  此外,严监管方面,民生证券上述投行负责人建议通过全方位监控、大数据碰撞、多渠道收集、智能化分析等多维技术手段构建“穿透式”线索筛查体系,对财务造假、资金占用、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进行精准识别、严厉打击。同时,完善举报渠道,使广大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敢于并且愿意主动提供各类违法违规线索;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合作,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