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忆东最新分享:A股增量资金从哪来?
六里投资报
兴证国际副行政总裁、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忆东,日前在兴证国际的一场活动上,以“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为题,分享了对于宏观经济和市场的最新观点。
投资报梳理了张忆东的观点,他表示,中国股市当前处于底部区域,对下一阶段行情的展望可以用“万事俱备,只待东风”来描述。
其中,“东风”就是增量资金。
就目前而言,各种必要条件已经具备,反弹一触即发,欠缺的仅是作为充分条件的增量资金。
他也进一步分析了增量资金会从哪里来。同时,对A股和港股市场,张忆东介绍了几条主线。
一是中期立足行业景气而布局性价比高的成长股,
二是短期仍可挖掘上游周期行业的深度价值股,
三是长期配置低波红利资产。
就港股而言,张忆东表示,港股最好的资产就是高股息的深度价值股,而港股最值得重视的机会是低波红利。
投资报整理精选了张忆东分享的精华内容如下:
1.现在我们的反弹一触即发,各种必要条件已经具备了,但是充分条件略显不足,充分条件就是要有增量资金。
分为两类情形,第一类是超预期的大规模的增量资金,
第二种是春雨润万物的资金……
2.中长期可能会是强势美元,类似90年代,90年代其实一直是强美元。
但是,中短期来看,今年四季度到明年的上半年,起码到明年的一季度,美元反而有望走弱一点,比今年的前三个季度会弱一点。
3.比起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判断,我们的判断明显更乐观。
现在的市场预期是7.5,悲观的预期到8。
随着国内一系列政策落地,经济有望改善,那么人民币汇率在今年四季度回到7左右,乐观一点回到7以内,还是很有可能的。
![](/uploads/images/f27d-6929f16fdc84450cb28107fd28833f3c.jpg)
美国四季度或再加一次息
人民币汇率有可能回到7
海外部分,我们讲一讲对于美联储政策的看法以及对美元、美债和美股的看法。
我们认为,不排除四季度再加一次息,
但是,无论加一次还是不加,总体来说现在已经到了加息周期的尾声了。
今年不可能降息。
降息,最快也要到明年二季度。
看看二季度的核心CPI能不能够回到3%以内,如果可以,二季度还是有可能降一次息的。
但是明年即使降息,可能也就是一次或两次的样子。
对美元,在刚才的情形假设下,中长期美元可能会是强势美元,类似90年代,90年代其实一直是强美元。
中期的维度来说,未来三五年美国中期经济不悲观,那么不排除美元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保持强势。
即便如此,我们对于短期美元的看法是:
美国未来半年,即今年四季度到明年的上半年,起码到明年的一季度,美元反而有望走弱一点,
比今年的前三个季度会弱一点,核心原因还是美国经济短周期软着陆。
比起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判断,我们的判断明显更乐观。
四季度外部环境,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企稳。
随着国内一系列政策落地,经济有望改善,
那么人民币汇率在今年四季度回到7左右,乐观一点回到7以内,还是很有可能的。
相比较于现在,人民币是企稳略升值的。
而现在的市场预期是7.5,悲观的预期到8。
美债收益率将开启阶段性下行,
有利中国资产和人民币汇率
对于美债的看法,半年的维度,我是短期看多。
今年年底,10年期美债收益率很可能比现在的水平要低,现在高位震荡。
随着美国(经济)在今年的四季度软着陆,以及随着CPI继续回落,今年年底到4%以下;
到了明年,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回到3.5%、3.6%左右,很有可能。
中长期来看,随着AI科技潮、先进制造业回流,未来3年到5年,不排除美债十年期震荡向上的趋势没结束。
中长期来看,美债长端利率未来可能还有更高点。
因为现在美国实践MMT(现代货币理论)并不断打补丁,通过财政补贴、财政赤字货币化,支撑经济增长;再通过高利率来抑制高通胀。
这种情况下,中期通胀将会上个台阶。
未来美国经济一旦重新走强,通胀将再次反弹,然后,又会进入到新的加息周期。
就像美国90年代,第一段加息到95年;第二段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加息把互联网泡沫加爆。
但先不考虑那么远,先考虑短期。
美债10年期收益率,四季度按照我的判断,将开启阶段性的下行窗口,这有利于中国资产的重估。
无论对于A股还是港股,整体来说对于中国资产都是正面的,
对于人民币汇率也是正面的,因为中美息差收窄。
A股与港股
万事俱备,只待增量资金
最后讲一下,投资策略。
对于A股和港股下阶段行情做一下展望,感觉就是万事俱备只待东风——
东风就是增量资金。
现在我们的反弹一触即发,各种必要条件已经具备了,但是充分条件略显不足,充分条件就是要有增量资金。
分为两类情形,
第一类是超预期的大规模的增量资金,
第二种是春雨润万物的资金。
增量资金会从哪里来?
首先,我们来看看外资。
外资,基本上从全年累计流入的节奏来看,现在跟2月初差不多,
特别是从8月初至今外资持续流出,无论是配置盘还是交易盘都流出的比较坚决。
当前市场担心人民币汇率还没有稳住,所以外资的表现依然比较谨慎。
我们观察到,过去的几个季度,基本上季度初会好一点,而每个季度的下旬外资流出压力相对更大,可能是要应对季末赎回的压力,往往要提前30天到45天做准备。
所以,每个季度的下半期,外资流出的相对风险大一点,这是对于最近几个季度的观察。
另外,每年的年底从11月中旬开始,往往是外资机构的大金主们对下一个年度进行资产配置的阶段。
去年底,海外对中国很乐观,认为reopen之后,中国经济会强复苏,因此在岁末年初的时候积极加仓中国。
基于外资机构的持有人的行为模式,
今年10月到11月中旬之前,中国股市如果能够有像样的行情,那么对于年底外资机构应对他们大金主的压力也就小一点。
相反如果10月、11月没有行情,年底可能跟去年反过来,外资流出压力更大。
其次,从内资的维度来分析。
保险和私募整体来说,仓位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2月份开始,保险、私募仓位一直在回落。
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就是现在的市场私募仓位也不重;保险资金的仓位最近是在买的,但即便买,仓位也不重。
为什么不重?
因为今年是防御性需求很旺,所以保费卖得好,也就是说保费卖得比他们配资产速度快。
还有,避险资金转向股市。
当前,存款在历史高位,货基以及债基卖得非常好,
避险的资金可以期待在四季度经济企稳、人民币汇率企稳之后,转向权益产品。
另外,可以观察有没有强有力的有形之手来活跃资本市场?
如果有类似所谓的“国家队”或“盈富基金”类型的大资金积极布局的话,股市行情则更强烈,风格可能更偏中大盘。
如果没有的话,那么股市赚钱效应的恢复将比较缓慢的,行情节奏也比较温和,风格也偏偏向中小成长。
2021年至今,这一次中国股市不论是A股还是港股,调整幅度都明显超过了2018年,
港股调整之惨烈就不用说了,A股从股基和混合偏股基的表现来看,这次其实比2018年调整得更明显。
参考2018年从政策底到市场底的时间,大约两个多月。
今年从7月24日到今天9月27,时间上也两个来月了。
建议,立足中期而逢低加仓。
投资者现在对中国股市悲观,事实上,中短期的变量已经在发生积极变化,
国内的短期经济、股市环境以及外部的地缘政治、中美关系,都有积极变化并有望延续。
我们现在看正面的风,或者增量资金的迹象有哪些?
第一个就是ETF,
这几个月明显放量,我们看银行渠道在积极推ETF,我们券商也都在推 ETF。
低波红利的 ETF、宽基的 ETF都很好卖,投资者的配置信心提升。
第二个就是活跃的一些大户游资,两融成交占比最近也是在回升了。
第三是产业资本,
从最新的数据看,今年累积的产业资本已经开始变成净增持。
8月份之前,今年累积还是净减持。
第四,外资,
如果经济稳住了,汇率稳住了,交易型外资短期还是可能愿意来买的。
如果到了10、11月份,高频数据中国经济稳住了,
外资那时候就不是担心人民币汇率保7.3还是7.5的这种问题,而是可能开始预期回到7以内。
最后,投资策略:现在风险溢价还是在高位,后面随着风险溢价的回落,四季度有望出现吃饭行情。
低风险偏好的资金,还是建议买低波红利的这种资产。
风险偏好如果进一步的提升一点,可以考虑买上游周期行业的,可以看到周期金融景气的确是在持续的改善。
这里面铜、铝、煤和油这一块,过去的两个月就已经有明显的相对收益,特别是油和煤炭,其实是有相对收益的。
如果“有形的手”超预期,短期出现较大规模的增量资金的话,那么,低波红利股和上游周期价值股可能在四季度表现会更好一些。
如果没有很明显的增量资金的话,
股市流动性只是从减量回到存量博弈,那么,可能消费里面的像医药,或者说成长里面的像半导体等等,反而可能表现的会更好一些。
低波红利股和上游周期价值股从今年6月份至今,相对收益太明显了。
这就是我刚才讲的,两种情形所带来的风格是不一样的。
现在我们不去做预判,只是说都能反弹,至于说反弹的强度,我觉得可以在下个阶段再做判断。
这些都是从短期,围绕反弹的角度来说。
左侧买周期股
要以配债的思路配周期股
在新的阶段,新的时代,怎么来投资中国的周期股。
为了搏周期波动而玩周期股,往往胜率很低。
我建议,投资周期股是看低波红利,也就是说要以配债的思路配周期股、左侧买周期股。
什么时候卖?
当所有人都看好周期弹性,也就是后知后觉的钱以博弈周期的方式做交易,就该卖了。
是这样的一个逆向思维。
为什么?
低增长、高质量的新时代,库存周期的波动是收敛的,不是大起大伏,周期行业的弹性会弱化,
所以,追求胜率,特别是时间拉得越长,在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时代,
传统周期性行业的龙头公司,特别是国央企的公司,资本开支在收缩,成本被严格控制,跟以前相比,反而分红的稳定性提升了,长期的配置吸引力提升了。
什么时候卖?
以A股为例,A股现在分红低波指数里面的股息率是超过5%的,如果回到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似的时候,那时候就要放手了。
而对于港股,今年8%以上股息率的港股走的都不错,但是8%以下股息率的一般,
什么原因?
今年香港的美元结构化存款、货基相关的,5%甚至是6%左右的收益率的不少。
从胜率的角度来说,现在追求长期胜率,有一类中国资产就是死不了的那些最优秀的低波红利的资产。
低波红利是
港股值得重视的机会
港股市场,我们说这几个月一直说,压伤的芦苇不折断,现在已经在底部区域了。
跟上半年相比,上半年港股是个“沼泽地”,现在这个“沼泽地”越来越干了,久旱逢甘霖,来场春雨甘霖就可能又生机勃勃起来。
港股最值得重视的机会是低波红利,这几个月增量资金还是源源不断的,
有两个渠道,一个渠道直接买股票,体现为内地的增量资金不断配置这些港股;
另外一个,最近一段时间,港股无论是盈富基金还是指数ETF,持续被申购。
等未来什么时候大家又开始乐观了,后知后觉的钱过来了,那个时候再卖掉。
这就叫做立足价值,熬,然后逆向思维做交易。
![](/uploads/images/ae01-fa70a13de27e011e8d3da1b7ae4ead51.png)
上图是我们做的低波红利的预测股息率和TTM的股息率,8%以上的真的不少,更不用说这种5%以上的了。
随着未来美债收益率回落,香港的资金成本能够有所回落,
那么,对于港股低波红利的资产,无论是境内的钱还是境外的钱,四季度有可能是共振。
现在港股低波红利行情,还是靠内地的钱撑着,海外的钱还是偏谨慎,因为资金利率标准不一样。
A股高赔率资产包括
困境反转的半导体、生物医药、智能车
再从赔率的角度来说,绝不可忽略A股的成长股。
现在我们对于半导体还是情有独钟,从景气周期来看,半导体景气周期有望处境反转;
从估值的维度来说,历史上每一段半导体行情启动时的估值,跟现在相似。
现在半导体估值还是比较贵的,但是景气其实在改善。
到后面半导体可能赔率还是比较高。
这是对A股。
A股高赔率的,就是困境反转的是半导体、生物医药还有智能汽车,
那么对于港股的话,景气改善可能也类似,其中智能汽车这一块,我们认为10月、11月逻辑还能延续。
消费里面,未来数月,港股的医药也是可以的。
对于港股互联网的这些东西,需要人民币汇率能够稳住、中国经济发生积极变化,这样来看现在到11月上旬是有可能的。
另外,未来一个半月,中美之间的关系可能阶段性缓和,最近对于去年G20两国元首会谈精神的落地,进展在加快,还是值得期待的。
风险偏好高的资金,可以考虑互联网方面博弈short cover(空头回补)。
结论,建议大家逆向思维参与年内的吃饭行情,在10月、11月,可能一个半月甚至两个月,无论是经济政策还是股市政策都比较友好,
这些政策的红利对于资本市场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带来一个阶段性的反弹行情。
这个概率是比较大的。
搜索
图文推荐
免签国家范围再度扩容上市
=$bqsr['classname']?>2024-12-26
岚图汽车卢放:用户本质上
=$bqsr['classname']?>2024-12-26
隔夜要闻:美股收涨英伟达
=$bqsr['classname']?>2024-12-26
长安期货范磊:增产推迟地
=$bqsr['classname']?>2024-12-26
苹果季度营收超预期,但大
=$bqsr['classname']?>2024-12-26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