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居民调查:减少出门还需进一步执行

2020-02-06 07:57已围观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最新调查显示居民还须进一步减少出门,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2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协和医院感染与炎症多学科团队发布武汉市居民预防新冠肺炎的千人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蔓延期间,减少出门这一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得到执行,才能再降低感染人数的增幅;而在居家防护期间,医生群体的情绪更偏焦虑和紧张。

这项研究调查了武汉市居民在预防新冠肺炎居家隔离期间采取的措施和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研究由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赵雷教授与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研究员薛志东的课题组发布。截至2020年2月2日,一共收到了2292份有效调查结果,受访人群涵盖学生、工人、农民、医生、个体工商从业者等各类职业人群。

报告指出,在疫情蔓延期间,只有36%的受访者能做到不出门,超过60%的受访者不得不出门,而8.5%的受访者则因为工作需要必须出门。在减少出门的措施上,坚持执行占比最高的是医生群体,达到87%。调查团队指出,每个群体在这一项措施上应该达到95%,才能再降低感染病毒的人数增幅。此外,仍有4%-7%的的人在预防上没有采取应有的措施,特别是有13%的受访者没有选择勤通风的防护措施。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通用预防指南》,在疾病流行期间公众个人预防指导中,第一条即提到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在家休息,居家应经常通风;外出则应戴好口罩,注意保持手卫生。

调查显示,针对出门戴口罩这项预防措施,工人群体中99.2%的受访者坚持执行,而农民群体仅达到90%。在其他预防措施,如进门洗手、勤洗手、勤通风方面,平均占比最高的为医生群体,达到95%以上,农民群体则占比最低,只有80%的受访者会采取进门洗手、勤通风等措施。

久居家中不出门,不少受访者在心理上表现出焦虑情绪。报告强调,医生群体最为焦虑,学生及年轻人可能更容易产生心理或情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44.51%的人群会有恐慌和焦虑,其中医生群体比其他人群更为焦虑。调查团队认为,或许医生在一线抗击,不仅面临工作、个人感染的问题,也与自己的知识认识有关,关心医生和医生家人尤为重要。55.49%的人群则感觉居家隔离影响不大,享受与家人待在一起的时光,这一点在工农群体和50岁以上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

居家隔离期间,近80%的受访者没有出现身体不适,超过55%的受访者没有因为隔离在家影响假期生活,30%的在职人群担忧不知哪天出门,而学生群体中则有高达42%的受访者担忧不知道哪天出门。此外,约1/3的受访者担心疫情得不到控制。社会大环境也会影响居民的情绪,调查结果表明,电力、自来水、燃气、网络、电视、食品供应等社会服务系统保持有效运转,有助于居民的情绪稳定。

除了减少出门,提高自身免疫力也对疾病预防有重要作用。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采用加强营养和加强运动的方式来提高自身免疫。有64%的受访者将运动作为第一位的增强免疫力的措施,多食用水果则是排在第一位的饮食预防手段。调查同时发现,提高自身体温和辅助药物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辅助增强免疫力。采取这两种方法的人群占比较少,但医生群体和教育从业者群体平均占比最高,可能是因为提高体温和辅助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的繁殖。值得注意的是,医生群体中84%的受访者认为加强营养对提高自身免疫力有效,而农民群体中仅有62%的人会意识到。调查团队认为,这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饮食对于免疫力的重要性。

此文限时免费阅读。感谢热心读者订阅,支持新闻人一线探求真相!成为,畅读!

更多报道详见: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