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锦萍:口罩之外,慈善组织还该提供些什么
北京大学非营利法研究中心主任
因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还在持续。疫情就是集结号,以慈善为志业的慈善组织也继续尽心尽力地努力着:在全球范围内募捐募物招募志愿者,承担起民众聚集和传递爱与温暖的通道,捐赠包括应急物资在内的各种急需品送往医疗机构……这些对于解决燃眉之急的确功不可没,也彰显着慈善组织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但是,此时此刻,我想与大家探讨一个问题:除了提供口罩等应急物品之外,作为慈善组织,还该提供什么?
我的观点是现阶段的慈善组织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方面,恪守和践行各自的宗旨与使命,继续关注疫情下的弱势群体;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平台,慈善组织之间需要构建信息共享机制,互通有无,最优化资源配置。
一、背景:应急防控物资的供应已经逐渐转为政府全面保障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文,强调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防控物资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调拨,各级地方政府不得以任何名义截留和调用。这就意味着应急防控物资将由政府来保障供应,甚至必要时候会通过征收来保障供应,因此慈善组织即便筹集到资金,也将采购不到应急防控物资,无法按照募捐方案实施公益项目。
尽管政府目前尚未对于应急防控物资进行全面征收,故尚可进行海外采购进口和国内存量部分的采购,但是如果大量慈善组织依然将公益项目聚焦于此,一则可能导致这些物资的价格水涨船高,二则降低慈善资源的公益效能,甚至可能出现将民用物资误作为医用物资进行捐赠的情形,导致加大医院工作量的同时还影响民用物质物尽其用。
所以,此时此刻,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是:疫情之下,还有哪些社会问题急需我们去关注和弥补?
二、疫情之下,更需要慈善组织在自身宗旨方面有所作为
慈善组织的多元化程度高,涉及到社会事业的方方面面,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遍布各个社区。因此,慈善组织应该继续从自己的设立目的出发,关注以下社会问题,找到与自身宗旨和使命相关的方向,研发公益项目,解决社会问题。希望慈善组织能够关注:
1、疫情之下,那些因疫情而更加生活困难的群体
包括武汉在内的湖北省各大城市均已经采取了“封城”措施,国内的其他省份也已经启动一级响应机制。因此原先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困难群众可能面临着更为艰辛的困境。而且各地地方政府目前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难免顾此失彼。慈善组织此刻应发挥自己的特长,组织人力物力,发现和及时解决弱势群体所面临的生活困境。
典型项目一:
湖北省红安县脑瘫儿鄢成因其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被隔离之后不久去世,事后红安县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组反馈,华家河镇党委、政府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存在工作不实、作风不实,已经免去该镇党委书记、镇长职务。这一案例所呈现的是特殊需要家庭在疫情中可能无法照料特殊需要孩子的难题。
为避免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由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发起,融合中国项目网络伙伴联合执行,整合各地家长组织、家长小组及其他合作单位,推动建立“特殊需求困难家庭疫情期间紧急救助网络”,旨在通过网络覆盖各地行政区内网格,当紧急情况出现时,可联动村、县、市、省至全国的响应渠道,高效打通信息和资源连接壁垒,对有紧急救助需求的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心智障碍者及其家庭的安全和基础生活保障。
典型项目二: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方燕、陈海仪和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等,建议对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疫情防控工作必须责任落实到人,具体内容包括防疫物品要切实保障留守儿童,同时呼吁“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要把职责担起来。疫情中的留守儿童不仅面临如何面对疫情的问题,而且其父母因疫情无法返乡,他们还丧失了一年一度与父母团聚的机会。所以,以救助留守儿童和维护儿童权益为宗旨的慈善组织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利用自身优势,关心和帮助疫情中的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尽管这些项目刚刚启动,但是能够意识到这些问题并积极应对,凸显了慈善组织的价值。那么疫情下的其他人群呢?诸如贫困人群、有病患、孕妇的家庭、残疾人家庭、监护人被隔离的孩子、子女被隔离的老人或者罕见病患者呢,是否也会面临生活和医疗方面的困难,亟待原先关注这些群体的慈善组织予以救助?以维护某个特定困难群体权益为宗旨和使命的慈善组织,应及时发现本社区内的困难群众,伸出援手,及时救助。
2、疫情之下,如何让医护人员没有“后顾之忧”?
目前,媒体和舆论大量集中在一线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奋斗在一线,可敬可爱。但是有两个问题值得引起慈善组织的关注:其一,我们需要注意到他们不仅仅是生命守护者,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自然人,无论是武汉本地的,还是驰援而来的各地医护人员,都需要安全卫生的休息空间,充分的营养补给,能让他们及时恢复体力和精力。现在尽管各个医院安排就近的酒店宾馆作为医护人员的休息场所,但是慈善组织得去了解他们目前生活中究竟有没有困难?其二,他们同时也是一个个家庭的中坚力量,甚至有夫妻双方均是医护人员情形,因参与抗击疫情行动而顾不上家里的老人孩子,这时候有没有一些慈善组织去了解情况,与社区组织一起为这些医护人员的家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其三,如果医护人员被感染,有没有来自慈善组织的资金支持?
典型项目一:
例如“湖畔魔豆”出资一千万设立的“抗疫项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解决紧急阶段疫情定点医院相关医护人员和特殊医护人员家属的餐饮及生活保障等问题。一方面联合饿了么为医护人员配送餐饮;另一方面为特殊医护人员尤其是双职工家庭中缺乏照料的孩子、老人等提供支持,解决其餐食、生活物资等紧急需求。但是显然目前这规模是不足够的。建议更多慈善组织能够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且参与进来。
典型项目二:
字节跳动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2亿元人民币,成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防控给医护人员人道救助专项基金,旨在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全国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人道救助,受助者包括但不限于确诊感染和因公殉职的一线医务工作者。资助标准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而确诊感染,经审核通过符合资助条件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每人资助金额为人民币10万元整;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而因公殉职的一线医务工作者,经审核通过符合资助条件,每个家庭资助金额为人民币100万元整;如遇特殊情况,须经基金办公室讨论商议后报管委会全体同意后确认新的资助金额。
3、疫情之下,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
自疫情发生以来,大量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也活跃在一线。他们搬运应急物资、从事社区工作、帮助困境中的个体……但是他们也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或者因为过度劳累而病倒甚至去世。志愿者是不受任何私人利益或者法律义务驱使,不以获取物质报酬为对价,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每逢有自然灾害或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我们才意识到身处的这个社会有那么多秉承良知、诚心和责任,愿意以自身知识、体能、劳力、经验、技术、时间等贡献社会的人。因其无偿、无私、无求,志愿者让人感到温暖和振奋,真乃人性大美之昭示和焕发。诚如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言,“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志愿服务更是承担公共责任的公众参与行为,而对于社会责任的主动自愿的担当恰是公民意识的觉醒。志愿服务能够填补因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而导致的缺憾,扩大社会公共福利的能量。在这次疫情防治行动中,志愿服务已经因为其灵活性、贴近个体、及时发现并填补盲区等特色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彰显其难以替代的功能。
但是,如果我们因为志愿者抱有自愿、无偿、无求的心态就予取予求,于一时一地可,于长久难。所以,善待志愿者,也是善待所有因志愿服务而受益或即将受益的公众,更是善待我们的社会和未来。
典型项目:
1月29日,新浪宣布设立1亿元专项基金,将为一线救援者提供直接援助,并针对医务人员关怀、防疫物资紧急援助等多个领域的公益项目进行配捐。其支持的第一个项目,为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发起的“守护者后盾行动”。该项目筹款目标1026万元,所有因公参加2020年抗击新型肺炎的工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务人员、检疫人员、媒体记者等,如果在救援中致病、致残甚至不幸殉职,都将获得援助。
经询问,志愿者也在该公益基金的援助之列。
4、疫情之下,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以及引发的其他社会问题
目前疫情防控的关键还在于建立社区防疫的整套体系和机制。例如,在社区层面实施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要求疑似人员进行自我隔离等措施,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隔离或者医学观察,但是简单粗暴的隔离行为容易引发其他社会问题,例如有些区域也出现了防范过度而导致有住户被拒之门外、有家难回的情形,甚至出现了扑杀宠物等不当行为。因此擅长解决社区问题、致力于社区营造和社区治理的慈善组织当责无旁贷地来参与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社区基金会应该发挥相关作用:在疫情面前,如何协调和平衡各方的利益诉求,如何与社区基层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一起共同解决民众的困难?如何营造邻里守望、互助共济的氛围?……此时不为,更待何时?
5、疫情之下,科研资助和技术支撑
慈善组织中得有资助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科研)的公益项目。
典型项目一:
马云公益基金会捐赠一亿元用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其中,捐赠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各2000万元,用于其所属专业研究机构当前病毒疫苗专项研发,其余资金将用于支持国内外各顶尖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合作展开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治疗工作。马云表示,“我们深知,尽管科研人员们已经在争分夺秒,全力以赴,但是疫苗从研究到最终投入使用绝非一朝一夕之易事;我们也希望,能在疫苗问世之前疫情就完全得到控制;但我们更知道,人类与病毒的斗争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这条路需要更多的耐心与积累,也需要更多的信心与希望。在这条路上,马云公益基金会将竭尽所能为医疗科学的发展与积累提供更多帮助。”
典型项目二:
腾讯宣布设立2亿元资金池,发起“战疫开发者公益联盟”,将在微信开放社区上线服务专区,为服务商和开发者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给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等快速开发疫情服务小程序。此案例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充分体现。
6、未完待续……
更多的可为空间等待慈善组织去发现。
三、慈善组织联动机制的构建
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慈善组织各自为政的同时,也需要建立信息互相机制,互通有无,促进慈善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导致“旱涝不均”的现象。以往发生自然灾害之后,常有慈善组织联合起来设立基金会救灾协调机制,致力于促进各方主体在救灾减灾灾后重建等方面的合作和协调。此次疫情发生之后,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南都基金会、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正荣公益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国际志愿机构理事会等正式启动“抗击新冠疫情社会组织协作网络”,为推动民间力量能安全、高效、有序地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其工作目标包括但是不限于:发布社会组织行动信息、支持一线社会组织响应本地行动抗击新冠疫情的公众倡导和行业倡导等。
但是如何将这一网络真正发挥功效,以及如何与政府的肺炎防治指挥部门形成联动,尚需时日。但是能够启动就值得赞誉和肯定。
四、社会倡导和政策创新
诚如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所指出的那样,“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要对公共卫生环境进行彻底排查整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要加强法治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要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提升储备效能,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
毋庸讳言的是,这次疫情检验出来我国目前所存在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所应该完善的众多议题: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和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公共卫生法治保障、野生动物保护到国家储备体系和能力的提升等等,急需慈善组织从社会倡导和政策创新等方面进行梳理和研究(或者资助其他智库进行研究),并提出完善意见。
结语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无人能置身事外。以慈善为志业的慈善组织须有所作为。但是到了这个阶段,慈善组织需要进行战略调整,从单一为一线医疗机构提供应急防控物资以解决燃眉之急这一维度转向更为多元而广泛的公益项目,需要大家发挥各自的智慧和优势,发现社会问题并积极解决。
不要怀疑自己力量的微薄,因为正是众多微弱之光,让这个社会充满希望。
最后,以我昨天草就的文字来作为结语,与大家共勉:
《醒来》
(金锦萍于2020年2月2日)
春雪嫌花儿开晚了
如梨花飞过庭院,漫天遍野
春雪注定是待不长的
因花的种子已经从内部迸裂
在大地的阵痛中舒展
这带着桂冠的病毒
图谋共生的机会,四处游荡
病毒是待得长的
粘膜的肥沃滋养着它
在身体的抗拒中疯长
总有静下来的时候
当人体与病毒达成妥协
总有雪化的时候
当种子听到时令的召唤
破土而出,撕开一道裂缝
光,瞬间倾泻下来
温热与希望包裹了种子
不要再沉睡了呀
魔咒已经解除
醒来是唯一的选择。
此文限时免费阅读。感谢热心读者订阅,支持新闻人一线探求真相!成为,畅读!
更多报道详见:
搜索
图文推荐
- 免签国家范围再度扩容上市
=$bqsr['classname']?>2024-12-26
- 岚图汽车卢放:用户本质上
=$bqsr['classname']?>2024-12-26
- 隔夜要闻:美股收涨英伟达
=$bqsr['classname']?>2024-12-26
- 长安期货范磊:增产推迟地
=$bqsr['classname']?>2024-12-26
- 苹果季度营收超预期,但大
=$bqsr['classname']?>2024-12-26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