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寄语抗疫:警觉但不必恐慌
抗疫需要警觉、重视,全面动员。同时公众应“保护自己,避免传播。一旦感染病毒,不必恐慌。”这是一些专家的建言。
美国生物医学博士吴晓兰1月27日对财新记者表示:本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高,但从目前公布的数据看,死亡率比SARS低很多,症状也比SARS轻。已有很多例病人症状好转或痊愈,有7例医护人员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已转阴。因此无须恐慌,但是,必须重视。病毒有变异的可能性,必须密切关注。
她说,中这样写道:“这个病对于抵抗力强的人就像一场感冒,很快能扛过去,抵抗力差的人则很容易发展成重症。”这次绝大多数死亡病例都是有基础病或其他高危病症的。所以对于健康人群,预防一定要做好,保护自己,避免传播。但如果感染了病毒,也不必恐慌。
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1月25日撰文称:从分离出新冠病毒之后,就已经知道这是一种以急性感染为表现的病毒性疾病,一般不会出现长期慢性带毒的情况。对于这样的病毒,只要足够时间的隔离,完全覆盖掉潜伏期(目前所知该病毒最长潜伏期为2周),所有潜在的病人将自动被筛选出进入医院隔离治疗,部分免疫力较强的患者则会自愈。
解放军疾控所原所长黄留玉也表示,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虽仍有许多不清楚之处,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这是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其主要特点就是飞沫近距离(1-5米以内)传播。有了这个认识,就有了防控的依据。
他解释说,传染病防控说起来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的关键是早发现病人。目前已有诊断试剂,给早诊断提供了手段。但之前的诊断要求及流程值得商榷。病人这么多,都要到省级以上去确诊,势必延长诊断时间,何况核酸检测,县医院及县疾控中心都能做。
黄留玉说,切断传染途经,保护易感人群,只能靠防飞沫传染。居家隔离少串门,少外出,到公共场所带口罩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医护人员上门检测制度,有感冒症状的人不用到医院就诊,而是向社区医院或门诊部报告,社区医院或门诊部派人到家里去采样本,回去进行检测,阴性病人按一般感冒处理,阳性病人送定点医院治疗。如果这个简单措施做到位了,估计一个潜伏期(两周)后病人就会逐渐减少。这个方法在过去部队疫情处理中都证明很有效,关键是抓落实。黄留玉认为,疫情的防控要大众化、普及化,执行起来要简便易行,他将主要的措施概括为:居家隔离,专线联系,专人监督。
“从一开始就没有证据证明这种冠状病毒更可怕,”吴晓兰说,只是当时它的不确定性让人担忧。从目前发病、疑似以及死亡数字上可以看出,本次病毒并没有SARS那么恐怖,但由于一开始信息不透明,相关政府部门公信力受到质疑,加之传染太快,从而引发惊慌。
她强调,管理者发布升级指令需要给予充分解释,以安抚焦虑的百姓。“莫要将这场传染病的危机,变成社会管理的危机。”
张文宏对打赢这场防疫战颇有信心,他在文章中称,两个月内结束武汉战役不是一场梦。他说,武汉已经采取了限行、公交停运、科普教育等措施,备足了床位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力量。可以预见,两周内,所有已经发病或者即将发病的患者将会顺利进入医疗点救治。经过2-4周治疗,大部分患者将被治愈。不过,他也提醒,下一步的目光更应该投向武汉之外的城市,决不允许武汉发生的新冠传播和爆发再上演一次。
目前,全国30省份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张文宏分析说,可以预计,宣布一级响应的地区在随后的几周内,应会全方位地更快地发现更多病人、充分隔离疑似和确诊患者,强制性减少社会聚集性活动。如果能够有效地发现输入性病例的话,那么在2周之后应该病例数会出现显著下降。若未能在2周之后发现病例数下降,反而出现更多聚集性成簇分布的本地病例的话,说明早期的疾病控制措施不到位,在后期将会依据一级响应授予的权力采取更加积极的防控措施以降低新发患者。
而他亦在1月27日的文章(相关链接:)中提醒,我们没有必要因为政府采取了紧急卫生响应而造成社会恐慌,医疗系统和卫生防疫系统也没有必要放弃日常应尽的工作而只去应付新冠病毒流行,否则,我们可能会因此失去救治其他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患者的机会,所造成的死亡率也可能会远远高于此次的死亡率并不高的新冠病毒肺炎。
此文限时免费阅读。感谢热心读者订阅,支持新闻人一线探求真相!成为,畅读!
更多报道详见:
搜索
图文推荐
- 免签国家范围再度扩容上市
=$bqsr['classname']?>2024-12-26
- 岚图汽车卢放:用户本质上
=$bqsr['classname']?>2024-12-26
- 隔夜要闻:美股收涨英伟达
=$bqsr['classname']?>2024-12-26
- 长安期货范磊:增产推迟地
=$bqsr['classname']?>2024-12-26
- 苹果季度营收超预期,但大
=$bqsr['classname']?>2024-12-26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