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首都老工业基地复兴样板

2024-07-30 09:12已围观

  转自:前线理论圈

  摘要

  Abstract

  石景山区作为首都中心城区和老工业基地,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抓两次奥运会宝贵机遇,通过新首钢复兴牵引带动,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两大战略”,统筹做好城园融合、产业融合、山水文化融合、治理力量融合“四篇文章”,以首钢为龙头引领带动“京西八大厂”全面复兴,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高水平建设首都城市西大门。

  石景山区曾是典型的重工业区,被誉为“首都钢铁工业的摇篮”,因服务“京西八大厂”而建区并不断发展。目前,石景山区内老旧厂房规模大,总占地面积1206公顷,占全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22%,总建筑面积约930万平方米,占全市存量更新用地工业和仓储用房面积的20%左右,其中大部分厂区面临调整转型的挑战。

  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推动老工业基地复兴作为中心工作,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扎实推进老旧厂房调整改造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石景山区先后5次荣获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通报表彰。

  在首都减量发展中担当作为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首钢搬迁到曹妃甸就是具体行动。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做下去。”充分肯定了首钢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石景山首钢园区视察慰问,给首钢干部职工拜年,对园区的规划建设、产业转型、风貌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给予肯定并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首钢工作指明了方向。

  石景山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石景山就是新首钢,新首钢就是石景山”的理念,以首钢为龙头引领带动“京西八大厂”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战略部署,坚定有序推进疏解减量提质。

  推动传统重工业区向绿色高端之城转身。自2005年首钢涉钢产业搬迁以来,石景山区先后抓住两次奥运会筹办等重大机遇,在全市率先走上疏解提升、转型发展之路,历经2007年京唐钢铁厂开工建设、2011年首钢全面停产搬迁、2014年以来接续两轮“疏整促”专项行动、2023年“京西八大厂”全面完成搬迁调整等重要节点,老厂区调整改造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经过近20年不懈奋斗,全区二、三产业占比由7∶3反转为2∶8,第三产业占比达到86.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90%,能耗下降82.7%,成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的范例。

  引导“工业锈带”向“城市秀场”蝶变。为避免首钢搬迁后落入“产业空心化”陷阱,石景山区坚持向外疏解转移和内部功能重组双向发力,在持续推动一般制造业、商品交易市场等业态疏解提质的同时,统筹利用疏解腾退土地和空间,健全城市功能,补充便民设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全市首个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承办服贸会专题展、中国科幻大会、西山永定河文化节、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等重大活动,推动服务业及文旅融合发展。

  首钢园2020年向社会开放以来,积极打造“首店”“首发”“首秀”新高地,2023年举办活动230余场,入园客流量突破1200万人次,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获评北京市“夜京城”特色消费地标和微度假热门打卡地。

  借势奥运推动首钢园旧貌换新颜。首钢不仅是“京西八大厂”之首,也是石景山区老工业基地复兴的主战场。为保障夏奥会顺利举办、促进北京市产业疏解、推动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首钢北京厂区从2005年开始钢铁产能的减产和外迁进程,积极谋划厂房再利用。

  2015年北京冬奥组委入驻后,首钢北区开始全面更新转型。石景山区加强与首钢集团协同联动,统筹工业遗存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修复、改造、加建等“织补”方式,让老旧厂房重新发挥作用。在首钢园北区,储存矿料的西十筒仓变身冬奥组委办公区,精煤车间变身训练冰场,新建的滑雪大跳台“雪飞天”成为中国冬奥运动员夺金福地,入选“2023—2024全国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线路”。

  冬奥会后,这些工业遗存得到可持续利用,老厂房变身服贸会展馆,一高炉变身科幻乐园,四高炉变身城市会客厅。同时,园区积极承办冰上赛事和“星光奖”“飞天奖”颁奖晚会等高规格活动,打造“体育+文化”新地标。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谋划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将举办重大赛事同服务全民健身结合起来,带动首钢、延庆、张家口等重点区域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石景山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三区”定位,以城市更新活化存量空间,以产业重塑助推区域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面落实京西行动计划。北京市《深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加快推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实施以来,石景山区紧抓机遇,先后出台3个年度工作要点,实施95项市级重点任务、169个重大项目和85项市级重大活动,总投资1546亿元、占京西行动计划总投资的70.9%,成为高标准打造国家级城区老工业区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主阵地。坚持市区企合作、部门联动,实施两轮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文化、产业、生态、活力“四个复兴”。2023年,随着首特钢和北重制造环节退出、巴威公司停产,“京西八大厂”搬迁调整全面完成,进入改造提升新阶段。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把城市更新作为全区城市工作的战略重点,以首钢更新为引领,统筹推动老工业厂房、老旧小区、老旧平房区和低效楼宇更新改造,带动“京西八大厂”和全区整体复兴。出台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计划,先后建成新首钢大桥、六工汇、冬奥广场等标志性项目,实施城市织补创新工场、国际人才社区等提升性项目,累计释放超100万平方米载体空间。以老厂区为核心开展街区更新,促进闲置空间“腾笼换鸟”,推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功能品质大幅跃升、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

  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把产业转型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战略支撑,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重点产业功能区、高精尖产业体系和“五子”联动融合发展。结合老厂区更新改造优化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首钢园聚焦“体育+”“科技+”、会展业,北区着力打造时尚新兴消费基地和科幻产业集聚区,东南区建设国际开放合作区、国际人才社区;北重西厂转型为“科技+文化”产业园,与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融合发展;巴威·北锅与航天科工集团合作打造智能科技产业园,首特钢园变身光大银行金融科技中心,其他老厂区加快导入新兴产业。实施园区改革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构筑以现代金融、科幻、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同时瞄准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空间四大领域布局引育项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破解老厂房利用和产业转型升级瓶颈

  2022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是很给力的,有很多方面是要载入史册的。双奥城,这是独一份。我看还有声音说,首钢大跳台是不是在核电站搞滑雪?他们恰恰不知道这是绿色转型,我们是钢铁产业转型变成了体育产业。”

  石景山区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整体性保护开发与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主基调,坚持因类施策,统筹各方力量,综合运用市场手段和创新政策,破解老工业厂房改造在产权、规划、审批、设计等方面的难题。首钢老工业区(北区)更新项目获评住建部首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及经验,位列活力街区打造案例之首。

  坚持统筹规划。研究制定“京西八大厂”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建立产业引进和招商联审机制,持续引进培育高精尖产业。探索科技创新政策向“京西八大厂”覆盖,支持重大项目向首钢等已纳入中关村石景山园的厂区优先布局。落实“五环外老旧厂房聚焦打造高精尖科技创新空间”要求,打造一批集总部办公、研发设计、中试生产等为一体的创新综合体,发展高端制造业,推动重大高精尖项目落地“京西八大厂”,使老厂房重焕生机。编制冬奥会首钢工业遗存保护名录,深入研究工业遗存再利用模式和方案,持续做好“后冬奥文章”。

  坚持以保定建。坚持走城市更新的新路,跳出房地产开发的旧途,避免大拆大建对宝贵的工业遗产造成资源浪费。坚持“能保则保、能用则用”,分层分级保护利用工业遗存,引入企业承诺制,创新工业建构筑物改造审批模式,突破原有政策瓶颈制约,填补了工业建构筑物审批领域的一项空白。摒弃“土地收储、分割出让”的旧模式,采取整体性有机更新的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精细再造。通过完整保留高炉、转炉、冷却塔等工业设施并改造转变为文化、体育、会展等用途,实现工业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和创造性利用。

  创新政策实施。在开发模式上,统筹政府、厂区、市场主体等多方力量,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如首钢北区采取产业定向合作开发,东南区针对商业和住宅等项目采取土地收储、上市交易,多措并举加快更新改造进程。在规划实施上,通过编制首钢北区综合实施方案,实现规划指标片区整体统筹、地块弹性控制。在土地供应上,面对工业用地变性需求,按照新规划用途和产业类别采取划拨、出让等多种方式,探索灵活供地,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破解更新改造土地收益资金不足难题。在首钢更新改造中,按照“原汤化原食”的思路创新土地收益专项利用政策,建立股权投资基金和首钢基金,支持发行企业债券,缓解厂区资金压力。在巴威·北锅更新改造中,强化区企合作,通过与北重西厂联合实施的方式平衡资金成本,实现区企互利共赢。

  统筹推动“京西八大厂”和石景山整体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石景山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不断增强城市文化底蕴,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贡献。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规划、统筹实施园区整体建设,用足用好老旧空间资源,选择较成熟的重点厂区积极争取市级城市更新试点支持。加快首特钢街区、巴威·北锅与北重西厂联合更新改造升级等项目规划实施,适时启动首钢南区开发建设,加快推动“京西八大厂”全面更新改造。

  深化制度探索。落实新出台的《北京市老旧厂房更新导则》,探索推进老旧厂房经批准后加层改造。进一步优化审批模式,对不同条件的老旧厂房更新改造进行分类审批,用好“指标池”,探索多层次建筑规模指标跨项目转移可行路径,研究厂区内部建筑指标自平衡实现机制。加强对老旧厂房发展高精尖产业的政策资金支持,探索资产证券化、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融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动第三方参与厂区管理服务,提高专业化运营能力和优质资源链接水平,提升老厂区的“造血”能力。

  促进城园融合。加快老厂区公服配套设施建设,补齐软、硬件短板,进一步拓展城市开放空间。分类、分步推进厂区治理,探索将首钢园区、首特钢园区统一纳入街区精细化管理,其他厂区结合规划建设情况逐步推行园区化管理,持续推动“厂区”“园区”向“社区”“街区”转变,实现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一体融合发展。

  作者:常卫,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委书记

  文章《前线》杂志2024年第7期

  图片新华网 “北京石景山”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张蕾磊

  网络编辑:张家伟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