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嫦娥四号创造的“人类第一”究竟难在哪?

2019-01-06 03:07已围观

在经过26天的 长途跋涉 并 养精蓄锐 之后,1月3日上午10点26分,低调得似乎都有些淡出公众视野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厚积薄发,完成了人类史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 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至此,这项略显 隐忍不发 色彩的 月球远征计划 终于度过了最困难和最惊险的时刻。

解读:嫦娥四号创造的“人类第一”究竟难在哪?

与六年前那次牵动亿万人神经的 嫦娥三号 月球正面软着陆任务相比,今天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 嫦娥四号 既 默默无闻 ,同时也要 孤勇 许多。六年前的 嫦娥三号 探测器是在先前 嫦娥二号 探月卫星所获取的超高分辨率图像的引导下迈出了中国人在月球上的第一步,而今日的 嫦娥四号 则是在没有精确地形成像做参考的情况下踏出了全人类的在月球背面的第一步。

解读:嫦娥四号创造的“人类第一”究竟难在哪?

嫦娥二号获取的月球正面虹湾地区局部三维景观图

此外,由于月球独特的形貌构造, 嫦娥四号 所去往的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地形状况要比月球正面复杂许多。与月球正面的 千里平畴 相比,月球背面遍布着大量的高山、撞击坑和环形山,地势十分陡峭,难以找到大片的平坦区域用于着陆。

2013年 嫦娥三号 在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虹湾地区时,整个着陆过程所经区域地形起伏变化小,整体呈现为一个由南向北的缓坡,据了解, 嫦娥三号 月球正面着陆区地形起伏仅800米。而此次 嫦娥四号 着陆的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高山峡谷交错,整体地形忽高忽低,着陆区地形起伏达到了6000米。因此,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任务中,真正适合嫦娥四号着陆的区域大概相当于嫦娥三号的二十分之一,这势必要求嫦娥四号必须要有更高的着陆精度,从 粗放型 的着陆方式向 精细化 升级。

解读:嫦娥四号创造的“人类第一”究竟难在哪?

嫦娥三号着陆的月球正面虹湾地区局部地形

解读:嫦娥四号创造的“人类第一”究竟难在哪?

日本 月亮女神 月球探测器拍摄的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局部地形

据航天科技五院 嫦娥四号 总设计师孙泽洲介绍,如果说 嫦娥三号 是以一个抛物线的形式着陆,那么 嫦娥四号 就近乎于是垂直着陆。这种着陆方式,将先前着陆器在主减速段结束后由斜向前运动的轨迹改为垂直向下定点运动的轨迹,与之相应的是 嫦娥四号 的着陆导航敏感器的性能就必须进一步提升,需要增加着陆导航敏感器的作用距离,使得 嫦娥四号 能够看得更远、飞得更稳、落得更准。

解读:嫦娥四号创造的“人类第一”究竟难在哪?

图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官方微信

1月3日上午十点一刻左右,行至月球背面人类 目力不及之地 的 嫦娥四号 开始自主执行我国第一座深空测控站 佳木斯站为它 精心准备 的预定指令,着陆器上7500N空间变推力发动机开机,以大约每秒钟1.7公里速度环月飞行的 嫦娥四号 在月球背面离月表15km高处的近月点开始实施动力下降。5分钟后,着陆器上的降落相机开机,此时, 嫦娥四号 已经可以看见他即将踏足的那片人类未至之地了。

解读:嫦娥四号创造的“人类第一”究竟难在哪?

解读:嫦娥四号创造的“人类第一”究竟难在哪?

解读:嫦娥四号创造的“人类第一”究竟难在哪?

解读:嫦娥四号创造的“人类第一”究竟难在哪?

佳木斯站地面测控人员(吕炳宏、骆成摄)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