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由官方公布的有关中国流动人口的数据报告信息量太大了

2019-01-02 18:13已围观

这份由官方公布的有关中国流动人口的数据报告信息量太大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口流动迁移的历程,对流动人口在新时代的新特征、新趋势进行了分析。

同时,《报告》基于近年来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围绕主要城市群流动人口发展状况,流动人口及留守儿童卫生健康、稳定居留与返迁状况等方面,形成了相关研究成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人口计生委)从2010年开始组织全国范围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每年发布年度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已连续出版9年。

我国流动人口政策调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2002年,逐步放开阶段。1984年开始,允许农民进入县城以下的城镇、集镇务工经商,公民身份管理和粮食供给体制的改革也方便了人口流动。20世纪90年代后,流动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在这个阶段,人口流动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宽,但程度十分有限,且主要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地方政府对于支持人口流动的积极性不高。

第二阶段:2003~2012年,公平理念的提出及贯彻阶段。进入21世纪,公平对待流动人口的理念在这一时期被提出并加以贯彻,相关政策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2006年,第一个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系统性文件《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 公平对待、一视同仁 的基本原则。2012年5月,《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十二五 规划》印发,流动人口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有了制度保障。

第三阶段:2012年以来,全面推进市民化阶段。中央提出 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印发。随后《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的政策框架越发清晰,流动人口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进一步强调破除阻碍人口流动的壁垒,促进市民化的发展,特别要求 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

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开始进入调整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的变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的发布,国家放宽了对农村人口进入中小城镇就业生活的限制,促进了农村人口的乡城转移,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加至1990年的2135万人,年均增长约7%。

第二个阶段是1990~2010年,流动人口规模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1990年的2135万人增加至2010年的22143万人,年均增长约12%。

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以来至今,这段时期相对缓和,2010~2015年的流动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年均增长约2%。

从2015年开始,流动人口规模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亿人,比2014年下降了约600万人;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比2015年份减少了171万人,2017年继续减少了82万人。

这份由官方公布的有关中国流动人口的数据报告信息量太大了

图1 1982-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单位:百万人,%)

人口流动促进了人口红利的实现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人口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从低工资就业岗位向更高工资就业岗位转移,在微观上增进了抚养家庭的能力,在宏观上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

从产业配置的角度来看,人口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有利于释放人口红利。1978年第一、二、三产业人均创造产值比例为1:7:5,而从业人员的比例为5:1:1。2017年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9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亿人。许多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2016年,第一、二、三产业人均创造产值比例约为1:5:4,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1:1.6,从业人员结构比1978年有明显改善,极大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