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到“智能+” 背后是怎样的市场变革|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9-03-05 15:35已围观

人工智能一次2017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升级为“智能+”。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在过去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为人熟知的是“互联网+”。在2018年的报告中,总理提出要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不难看出,“互联网+”的应用主要面向消费者一侧。

而最新政府工作报告中“智能+”将首先深入改造企业级市场,这也是行业目前普遍的认识。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向垂直行业赋能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人工智能是一项数据驱动的效率工具,几乎能应用在每个行业,加速那些简单可重复的工作,提高人类效率,尤其在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恰恰符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称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智能的概念在过去三年的工作报告中频繁出现。2016年,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壮大智能家居、建设智能电网;2017年首次写入“人工智能”,提出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2018年,提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推进智能制造。

智能的最大功力在于“传统产业改造”上,即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来降本增效。例如在典型的安防行业,城市中部署的监控摄像头,过去所拍摄的视频需要庞大的人力来监测,如今在计算机视觉的帮助下,机器能自动识别、标记;在制造业,企业同样能利用识别技术,来监测流水线产品上的瑕疵,而无需人眼逐个筛查;在物流行业,越来越多机器人也在参与到物品检测、分类、配送中。

中国企业也纷纷投入其中,追逐智能化的市场机遇。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都在将目光投向垂直行业,希望将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带到交通、制造、物流等实体行业。这三家公司均在2018年下半年调整架构,提升云部门优先级,注入更大资源。此外,旷视、依图等一众创业公司也在安防、医疗等领域探索智能改造的机会。

政府近年来一直大力度地推进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2月,科技部刚刚提出多项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求,如强化基础研究,加大芯片、工具和平台等研发力度,还包括要建设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其中北京的试验区已于当月成立。此外,近来的“科创板”也被不少高新企业视为理想的融资渠道。

在即将到来的5G背景下,“智能+”的进程也将势必加快。2019年是中国的5G元年,三大运营商将开展5G预商用。5G具有高带宽、低时延和大连接的特点,将催生前端工业设备、传感器等的“万物互联”,为智能化提供海量的数据支持。同时,5G也能将云端的智能化资源,几乎实时传导到终端,形成全面的智能化。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