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省份城市大盘点:25个省会第一,两个非省会逆袭

2020-04-23 08:00已围观

城市发展的本质是人口的集聚,衡量城市规模的大小,主要是看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一般来说,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越大,意味着这座城市集聚资源要素和辐射周边的能力越强。

当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中心城市对一个省域、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显。那么,各个省域的第一大城市都是谁?它们的城区人口规模如何?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住建部最近公布的《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通过对27个省份城区人口前三名的城市统计梳理发现,在各省份第一大城市中,有25个为省会(首府)城市,可见省会城市在城市规模方面占据较大优势,只有青岛和厦门两个非省会城市实现逆袭,成为所在省份的第一大城市。

省会优势十分明显

城区人口300万人是I型大城市与II型大城市的分界线,是修建地铁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目前是否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的重要门槛。从各省份第一大城市来看,有17个省份的第一大城市城区人口超过300万大关。

在这17个城市中,500万人以上的城市共有9个,包括了8个特大城市和1个超大城市。其中,广州的城区常住人口高达1315.42万人,位列第一。即便是在全国各大城市来看,广州的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也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是我国第三大城市。广州之外,武汉、成都、南京、杭州、郑州、西安、沈阳和青岛共8个城市处于特大城市(城区人口500万到1000万之间)行列。

在27个各省份第一大城市中,有9个城市城区人口不足300万,都属于零门槛落户的行列。这其中,包括石家庄和贵阳这两个接近300万的省会城市已经先后实施零门槛落户。

上述第一大城市中,目前只有4个城市还没有修建地铁,分别是海口、银川、西宁和拉萨,它们恰好也是城区人口最少的4个城市。也就是说,目前尚有4个省份还没地铁,可见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对于是否修建地铁十分关键。

在27个第一大城市中,省会城市占据了25个。一些非省会城市比如深圳、苏州、大连、鄂尔多斯,尽管在GDP总量上超越了省会城市,但在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方面,还是不如省会,有些城市甚至与省会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里面的一大因素在于,GDP总量是包含了下辖的县、县级市数据,一些经济总量较大的城市比如苏州、泉州等地,其经济总量相当大一部分来自下辖县市。而衡量城市人口规模看的主要是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而市辖区内的农村地带,并不计入城区范畴。至于地级以上城市辖下的县市,更不计入中心城区范畴。

因此,尽管苏州经济总量大幅超越了南京,但是苏州的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还是远不如作为大区中心城市之一的南京。目前南京是特大城市,而苏州仍是I型大城市。

在辽宁,虽然大连的经济总量第一,但是沈阳作为东北大区的中心城市,也是特大城市,城区人口规模显然要比大连大得多。

表1:各省区第一大城市及城区常住人口(人口单位:万人)

(《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青岛、厦门逆袭

只有两个非省会城市实现了逆袭,成为所在省份的第一大城市,分别是青岛和厦门,且知名度也高于省会城市。能够逆袭省会,有多种因素。其中,两个城市都是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

其中,青岛的城区人口达到了512.7万,成为山东首个特大城市,比山东第二大城市、省会济南多了将近100万人口。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山东的城市以中小城市为主的城市结构之下,山东的城镇化率较低,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带动引领作用不突出,这也影响了人口的集聚。

有鉴于此,近年来,山东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平台。《山东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济南、青岛两市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均达到500万人以上,迈入特大城市行列。其中青岛已经提前两年实现了目标。

2017年9月,青岛下辖的即墨市撤市设区获批,本次区划调整后,青岛市行政区划由6区4市变为7区3市。市区面积达到5214平方千米,占青岛市总面积的46.22%。目前,胶州撤市设区也在推进之中,未来青岛中心城市规模将进一步做大做强。

当然,省会济南也在不断做大。2018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2019年济南也进入到全国GDP20强行列。

青岛之外,另外一个逆袭的非省会城市是厦门。这个经济总量仅位列福建第三的城市,是福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城区人口已经接近350万,超过省会福州。

福州是我国华东沿海省会城市中唯一没有被确定为副省级的城市,也是5个计划单列市所在省份中唯一没有被确定为副省级的省会城市。因此福建是唯一一个省内有城市比省会城市行政级别更高的省份。

当然,福州这些年的经济发展颇具亮点,尤其是在新兴产业方面,福州的软件服务业十分突出,涌现出了新大陆、网龙等一批知名企业。

双中心模式应因地制宜

对一些人口较多、经济总量较大的省域来说,如果在省会城市之外,还有另外1到2个中心城市带动,那么整个区域的经济竞争力也会更强。在我国,有部分省份就是双中心,乃至三中心、多中心模式。

从各省份的第二大城市来看,有6个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超过了300万大关,包括了深圳、济南、大连、宁波、苏州和福州。这其中,深圳属于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其他城市也是重要的二线城市。除了这六个之外,其他省份的第二大城市都是三四五线城市。刚好这6个城市所在的省份,都是来自位于东部沿海以及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辽宁。其中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都拥有一个计划单列市,这也奠定了双中心的基础。

表2:各省第二大城市及城区常住人口(人口单位:万人)

(数据《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甚至于一些经济大省不止两个中心城市。从各省份的第三大城市来看,东莞、无锡、温州都是经济总量较大的普通地级市,都属于二线城市行列。这三个城市所在的省份广东、江苏和浙江都是沿海的经济大省。可见经济大省往往拥有双中心或多中心,而双中心或多中心的发展模式,也会促进省域经济的发展。

表3:各省第三大城市及城区常住人口(单位:万人)

(数据《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从各省份第一大城市和第二大城市的城区人口比值来看,差距最小的是广东,深圳与广州的城区人口规模几乎相当。其次是福建,福州和厦门的城市规模相差无几。此外,内蒙古、山东、河北、辽宁、江西、浙江、江苏这些省份的比值也都是在2以内,属于差距较小的省份。

表4:各省区第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比值(人口单位:万人)

不过,这些省份中,除了拥有双中心、多中心的沿海地区外,一些省份由于第一大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发展不够突出,因此第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比值也不高。比如内蒙古、河北、江西、广西都属于这一类。这些地方省会城市的首位度不突出,省会规模不够大,因此省会城市相比省内第二大城市的比值也不大,中心性不够突出。如果该省内拥有一座传统的重工业城市,那么省会城市的优势就更小。

典型的如内蒙古,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之外,内蒙古第二大城市包头,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和较大的市,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还不多的情况下,包头市区人口就已突破百万,成为内蒙古首个市区人口过百万的城市。

在广西,广西第一大工业中心是柳州,柳州的汽车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也占据了广西汽车产量的绝大部分比重。相比之下,南宁的知名品牌要逊色不少。

在江西,南昌的城区人口规模偏小,对周边的带动力相对较弱。江西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就认为,由于长珠闽更为发达,加之南昌中心引领作用不够,因此赣东北、赣南等地的人力、资金等要素被长珠闽虹吸更为明显。近年来南昌始终只是在周边20几个县市有影响力,超过这个范围,影响力就比较弱。

因此,是否打造双中心或者多中心应该因地制宜,一些省会本身第一大城市还不够强,尤其是省会城市存在感较低,也被外界称之为弱省会。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认为,在中西部进入到工业化后期之前,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增长极,以增长极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由于每个省份最好的研发、高教、金融等要素资源集中在省会,如何突出省会的带动引领作用十分关键。

麻智辉说,南昌作为全国的区域中心城市,要提高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来带动整个江西省的经济发展。

相比之下,中西部一些经济总量较大、人口较多(超过5000万)的省份,如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等,目前都拥有一个较强势的省会,省会城市大多已经成为特大城市或者正在向特大城市迈进,省会城市的带动和引领作用都已经比较强。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以形成双中心或三中心模式,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