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泓:积极融入全球分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企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的必由之路

2023-08-20 11:53已围观

  8月16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京举办第三届“智荟中欧·北京论坛”,聚焦“全球价值链调整:新挑战和新机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发表致辞。

  汪泓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从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以劳动力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在全球化分工中取得重要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部分行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中已先行一步,取得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较多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中低端。如何抓住机遇、化解风险,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跃升?对此,汪泓提出几点看法:

  首先,要聚焦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内大循环的建设,构建以创新和市场为核心的新竞争优势。

  汪泓指出,近年来,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给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不少自主原创性、前沿引领性的高端技术亟需攻坚克难。

  “只有通过创新引领,针对重点领域补链、强链,构建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体系,才能扭转被动局面,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韧性;只有占领技术话语权、标准制定权,才能成为价值链的主导者。”她说。

  当前,全球价值链中国际价值链部分受到冲击,就更需要我们畅通国内大循环,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速要素自由流动,发挥好国内市场巨大的规模优势。

  第二,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借助共建“一带一路”、落实RCEP等,加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发展,带动区域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汪泓表示,经济全球化是促进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巨大动能,一个国家开放的制度红利不仅能够持续吸引外资进入,借助全球科技创新成果补足国内产业链短板、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也有利于本国企业谋求出海机遇。因此,外循环不可或缺。

  当前,全球价值链呈现区域化特征,中国和“一带一路”区域、RCEP成员国的经济合作有着广阔前景。通过打造优势互补的价值链体系,可以延伸和提升我国的价值链韧性,中国企业也可积极探索其中的“出海”机遇。

  第三,技术革命是改变全球价值链格局的核心因素,要以全社会的大规模协同,在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提升中国的竞争力。

  在汪泓看来,上世纪90年代的IT革命大大促进了国际分工,也使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成为常态。当前,虽然各种外部冲击也在加速全球价值链的调整,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仍然是推动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关键。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但同时,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半导体等硬件研发能力,以及核心算法、专利、顶尖人才等“软实力”方面,都还有明显不足。例如2022年中国为进口芯片支付的费用为4000余美元,相当于全年进口石油和铁矿石的总和。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技术背后,需要从资本环境、人才育留、创新生态、供应链协同、数据安全、合规治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制度设计,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行动起来,为我国争取“弯道超车”的机会。

  第四,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需要一大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起到引领作用;位于价值链从属地位的企业也要积极谋求突破和转型。

  她表示,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供应链整合能力、甚至能够主导全球供应链的跨国企业,只有当他们在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占据价值创造的高端环节,才能促进我国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中国企业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加快全球化布局,通过“产地销”、“销地产”等不同跨国经营模式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打造国际化经营新格局。

  “总之,积极融入全球分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企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的必由之路。”她总结道。

  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