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小企业880万贷款两天到账,浙江银保监局:线上金融是危中之机

2020-06-05 17:52已围观

稳定存量预期,加大增量投放。疫情发生以来,各地银保监局迅速行动,助力小微企业逆境突围。

在昨天银保监会召开疫情后的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浙江银保监局局长包祖明在介绍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助力复工复产情况时表示,全面实施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活动,对纳税等级B级以上的全省63万户小微企业全面摸排,引导企业和银行与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对接。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辖内(不含宁波,下同)银行机构小型、微型企业新增首贷户1.25万户,占一季度小型、微型企业新增贷款户数的37.10%、新增贷款金额的25.54%。4月末,辖内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为3943.48亿元,比年初增加346.30亿元;辖内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为2402亿元,惠及19.9万户,分别较年初增加587.5亿元和2.5万户。

助企业自救

浙江福莱克铸造科技有限公司是丽水景宁县王金洋工业园区的一家小微企业,主营防爆电机和机械铸件。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公司原有的规划:一方面,50%的工人来自温州、安徽、四川等外地,直到3月中旬才逐步到位;另一方面受运输的影响,公司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

工人到岗后,产能才逐步恢复到60%左右,新招聘工人也十分困难。公司主要负责人黄国平说,虽然疫情期间陆续出台了各类惠企政策,但公司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自救。但自救不易,最困难的还是资金问题,要提高生产能力,就必须加大固定资产和资金投入。

5月25日,公司通过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向农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880万元,用于公司生产转型和扩大产能,两天时间贷款就到账了。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于2019年11月13日发布上线。平台通过数据服务模式,目前已与市场监督、法院、税务、公安、环保等54个省级部门建立了数据共享对接。银行收到企业融资申请后,在信贷调查、审批、放款、直至贷后管理的全流程中,可按照不同环节、不同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能个性化定制字段级查阅权限,精准获取企业信息。

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泰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多年来通过入户调查、面对面沟通、背靠背了解等识别企业三品三表(三品即人品、产品、押品;三表即水表、电表和海关报表),锁定客户经营信息。而要想获取政府数据,过去只能通过人工去官网或者第三方数据核实,效率和准确性都存在一定问题,经常要多次验证。

数据流与业务流充分融合才能最大化发挥数据共享的应用价值。上述负责人表示,依托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市场监督、司法、发改委等部门信息在企业授权后即可一键获取,一方面金融服务效率大大提升,另一方面,数据合规性、安全性也有了更好保障。

疫情倒逼科技创新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倒逼了金融机构创新,比如金融线上服务效率的提升,零接触式服务的优化等,不少创新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近日,在第五届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上,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表示。

自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监管部门也在大力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创新。包祖明称,这次疫情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发展线上金融是危中之机。

他表示,作为科技创新的热土,浙江银保监局抓住浙江数字化转型契机,全力推广应用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从去年上线,到今年4月末,我们已经覆盖了全省各市县三个层级193家银行机构、8000余个网点,累计数据调用量500余万次,涉及企业近30万家,目前依托平台直接完成的授信累计超过1400亿。

截至目前,依托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直接实现银企对接的授信额度超过700亿元,70%的贷款单笔授信额度在300万元以下,75%的贷款投向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90%的贷款在三天以内实现到账。疫情发生后,针对银行、企业无法线下办理业务的实际,平台上线抗疫专区,提供无接触式服务,推出了具有利率低、放款快等特点的专项金融产品170余款,其中64%当天完成授信。

从实践的运行看,平台已经成为浙江各家银行信贷决策过程当中必须要去查询的一个模块之一。包祖明称,为实现银企双方高效率对接,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敢贷、不能贷问题,目前通过平台查询获得的数据可覆盖信贷调查环节所需信息大约七成以上,日均信息调用量约5万余次,有效提升信贷服务效率。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