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混改又起波澜?官方回应:不会再次流拍

2019-11-27 16:09已围观

混改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国企要提升市场竞争力,归根结底要靠改革。当改革步入深水区,能不能突破体制,机制的壁垒,逐步形成合理的发展格局和利益结构,是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自2016年以来,国企混改已经全面开启。

继去年奇瑞增资扩股首次招拍最终以流拍告终后,时隔一年,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在2019年9月2日,再次分别在长江产权交易所发布了增资扩股预公告,并于9月9日开始正式公告期,至11月7日结束,本次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将分别募集不低于75.34亿元和68.16亿元资金,合计募集资金预计不低于143.54亿元。

11月7日晚间,奇瑞汽车在长江产权交易所增资扩股的公告信息突然更新为 已结束 ,这意味着已经有至少一家合格的投标人摘牌。此前曾披露有两家公司交付了意向金,分别为腾兴长三角(海宁)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有限合伙)。

根据公告信息,如果双方达成一致,双方及主要股东应在收到《增资扩股交易结果通知书》后5个工作日内(不含通知送达当日),在安徽长江产权交易所现场或安徽长江交易所指定地点签订《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等相关文件。

曾第一时间联系奇瑞汽车公关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奇瑞混改目前进入审议阶段,5个工作日内会公布结果。请持续关注长江交易所信息。

但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了十几天,长江交易所仍无任何相关公告。

某资深业内人士对财经网表示: 目前奇瑞二次混改又被搁置,或有再次流拍的可能性。

就上述问题财经网联系了奇瑞汽车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 再次流拍是不可能的,但目前各方意见需要统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协商。有消息我们会第一时间对外发布。

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对财经网表示: 奇瑞二次增资扩股还是财务投资性质,虽然相比第一次做了很大让步,但未让出控制权与生产经营权等核心权利。对于单一资方来说,投入巨资后,肯定想尽可能获得更多利益以及回报保证,在一些细节上进行多轮次的磋商也属正常。

尹同跃坚定混改之路

 2019年10月奇瑞集团累计销量70300辆,环比增长2.9%,同比增长5.2%。

 奇瑞控股当前资产总额达904.2亿元,员工4.8万人,产业布局包括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船舶、商贸、金融、旅游、地产,为支撑以上六大板块综合发展,截至2019年6月30日,奇瑞控股已负债超过685亿元,2019年上半年亏损额1.56亿元。销量增长只是外部表象,负债继续垒高、利润由盈转亏却是内里的真实状态。

2018年9月17日,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双双在长江产权交易所发布增资扩股预公告,二者计划共同招募同一投资方,分别募集不低于79.11亿和83.32亿元资金,合计162.43亿元,以实现增资扩股目的。

此公告截止日期为2018年11月22日,其中明确提到,公告期满,如未征集到意向投资方,则按照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长,最长延长四个周期。截至12月20日,四个延长周期已结束,仍未征集到意向投资方。也就是说,2018年非常惹人关注的奇瑞混改流拍了。

经历流拍后二次启程,奇瑞为何对增资扩股的混改方式坚持不动摇?

尹同跃曾对媒体表示: 随着新能源、智能互联浪潮带来的技术革命,消费升级催生的迅速迭代,汽车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车企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创新求变,为下一轮竞争抢占新赛道。

低利润率的状态下维持庞大的产业布局及持续扩张,早已让奇瑞债台高筑,近700亿元负债已经火烧眉毛。。想活下去,混改增资已迫在眉睫。

而事实证明其他募资方式奇瑞已走不通。

2015年,奇瑞徽银赴港上市未果。2016年,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欲借壳海螺型材上市,计划无奈被后者终止。2017年奇瑞徽银转战A股,但IPO审核在同年便已终止,原因不详。在此期间,奇瑞科技还将通和股份、泓毅股份两家控股子公司推向新三板,但在实际融资上却颗粒无收。

意图靠证券市场融资的路已被封死,增资扩股的混改之路似乎是奇瑞最后的希望。

对投资方的要求过于严苛

 目前,奇瑞控股集团第一大股东为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芜湖建投),持股比例40.1084%。增资扩股完成后,芜湖建投持股比例将下降至27.68%,新资方持股比例达30.99%。

奇瑞对投资方提出了高要求,投资方为单一主体,不接受联合体增资,不接受委托(含隐名委托)方式增资;意向投资方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现在及未来均未直接或间接投资、控制整车生产、制造企业,或通过控制关系从事整车生产、制造业务(意向投资方通过奇瑞控股、奇瑞股份或其下属控制的企业实施的投资事项除外)。

简单地说,就是资本方没有在汽车行业进行过投资,以独家增资的方式,获得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的股权,但话语权还在奇瑞汽车一方。

改革之后,新引入的战略投资者虽说是大股东,但30.99%的股比还是可以让芜湖系发挥核心作用;另外,具有整车资质的资本方被排除在外,奇瑞的战略、研发、制造、销售等业务不会受到资本方的直接控制。

如此一来,新来的战略投资者必不是整车领域的佼佼者,但善长资本运作,其投资巨额资金,仅能参与奇瑞经营,明显与投资目的不相符合,那么投资的行为则变成了 豪赌 。

汽车行业观察员何澜稔对财经网表示: 不可否认的是,奇瑞在挂牌引入战略投资者方面,表现得相对矛盾。一方面奇瑞需要通过引入新的投资者,改变公司治理结构,同时改善资产负债表,为新能源转型筹措更多的资源,但是另一方面,奇瑞始终强调 控制权 ,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所谓 黄金条款 在某些事项上拥有一票否决的绝对权力,这些条款实际上已经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初衷互相矛盾,也是挂牌以来接连流拍的关键原因。在这波新的技术革命中,汽车行业的权力版图将会重构,对于包括奇瑞在内的车企来说,轻装上阵,迅速推进转型、在新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技术和创新高点,才能够继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还能够更进一步。尤其是曾经打出 技术奇瑞 旗号的奇瑞,并借此一度成为国产车企的领头羊,对于奇瑞来说,这场技术革命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引入战略投资者说明奇瑞想要抓住这个机会,搭上新四化这班车,实现战略转型,但如果接连遭遇挂牌失败,那就不仅仅是降价打折所能解决的问题了,还得从自身找原因,包括重新审视那些苛刻的出让条件。

总结:

 奇瑞的资产尽管负债率略高,但是拥有不俗的技术储备,同时在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着手很早,也做出了不错的业绩,这是其他资本看好奇瑞,并愿意投资奇瑞的最大原因之一。但奇瑞控股集团第一大股东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坚持有绝对的话语权,这使得混改进程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让投资者觉得更像是投机而不是投资。但奇瑞不能一次次的错过机会,毕竟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是很宽裕了。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