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集失败!范妍走后,谁还能撑起圆信永丰?
风波再起
太难了,养老基金清盘的热度还没消散,又有新基金募集失败的事炸锅了。
6月18日,圆信永丰基金突发公告称,圆信永丰兴盛混合因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这虽然不是今年首例募集失败的基金,但事情恰恰发生在范妍离职后不久,话题就拉满了。
这只产品的拟任基金经理是胡春霞,正是圆信永丰现任权益投资部总监,也是很重视这次募集了。
但显然基民并不买账。
范妍离职前,管理规模超170亿,占公司总规模的40%以上,规模巅峰时,超过200亿,占圆信永丰总规模的三分之二。
范妍走后,圆信永丰规模势必会大缩水,现在的关键是范妍走后,有没有人能扛起权益产品的大旗?
业绩说明一切
范妍走后,很多投资者都不买账,纷纷喊着要赎回。
对新接任的基金经理的不信任也是溢于言表。
大部分投资者都不相信新接任的基金经理能做好。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范妍走后,圆信永丰并没有把她卸任的8只产品,全部集中在一两位基金经理手上,而是分散的过渡给9位基金经理。
这种“端水”方式有合理性,但基金的业绩差异也必然不小,增加了基民的选择难度。
在此之前,这几位的管理规模都不是很大,除了肖世源和邹维以外,其余4位都在10亿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只固收+——圆信永丰强化收益本来是范妍和林铮共同管理的,范妍负责权益,林铮负责固收部分。
令人不解的是,在范妍卸任后,迟迟没有接任的权益基金经理。
再看业绩方面。
如果从4月3日范妍卸任所有产品算起,这几只产品除了圆信永丰致优跌幅超过3%以外,其他几只产品总体上来看还可以。
由于时间太短,并不能说明问题。
除去两位合管的新人基金经理,这几位基金经理的平均投资年限在5.4年左右,虽说不上多老练,但也不是特别新的基金经理。
Bo姐能想到最直观的对比方式,就是他们过去同一时间的业绩和范妍没离职的时候做对比,这样的话,业务能力如何,对比后便一目了然。
Bo姐分别选取了这几位基金经理管理时间最久的产品,与范妍此前的代表产品圆信永丰优加生活对比。
统计时间从各基金经理的任职时间算起,截至到今年的4月3日,也就是范妍离职的日期。
从下图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从2017年开始计算,还是从2020年、2021年开始,同一阶段内,范妍管理的圆信永丰优加生活基本都处于完胜状态。
他们的业绩比范妍差了不少,大部分基民当初是奔着范妍才买的,现在人走了,接任的基金经理当中,业绩没一个能媲美范妍的,于情于理都很难再坚持。
中小公募的困境
当家花旦出走,新产品募集失败。
圆信永丰的权益产品日子难过。
从圆信永丰的资产结构来看,截至2024年一季度,管理规模合计356亿元,其中,权益类产品145.69亿元,占总规模的40%左右,固收类产品210.32亿元,占比超过59%。
Bo姐还注意到总经理高健也是险资出身。
如今,权益产品发行受挫,固收类产品能够否成为下一个突破口?
其实,除了这只募集失败的基金,今年以来,圆信永丰还发行了另一只产品——圆信永丰瑞盈债券,截至4月26日,12天共募集了3.5亿元。
网传高健曾许下3年成为千亿规模公司的愿景,如今权益产品发行受挫,范妍走后,势必有大量投资者赎回,二季度规模大概率会缩水,不知道这传说中的千亿规模如何落实?
风险提示: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或海外市场,除以上风险外,还会面临汇率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个股短期业绩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或保证。
搜索
图文推荐
- 信达地产经营案例大讲堂:
=$bqsr['classname']?>2024-12-23
- 光大银行:预计明年净息差
=$bqsr['classname']?>2024-12-23
- 德国宣布将关闭伊朗驻德所
=$bqsr['classname']?>2024-12-23
- 白酒上市公司集体降速,三
=$bqsr['classname']?>2024-12-23
- 四百亿化工龙头筹划收购资
=$bqsr['classname']?>2024-12-23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