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亚洲经济增速有望达4.5%左右
北京商报
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迎来首场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现场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4年度报告》显示,亚洲经济仍将维持较高增速,2024年亚洲GDP规模占全球比重预计为49%。在经济增长方面,尽管面临各种外部经济挑战,但亚洲经济仍将维持较高增速。在相对强劲消费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支持下,亚洲经济增速有望高于2023年,并达到4.5%左右。亚洲仍将是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地区。
服务贸易数据首次实现顺差
报告认为,亚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从2022年数据看,全球对亚洲货物贸易的依存度保持稳定(达到38.8%),亚洲经济体对亚洲货物贸易的依存度保持在57.4%的高水平,RCEP和CPTPP经济体对亚洲的贸易依存度分别为58.4%和50.4%。中国和东盟的货物贸易中心地位保持稳定。中国的货物贸易出口竞争力优势明显,对其他亚太经济体的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对东盟、印度的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9.2%和23%,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区域价值链的韧性与调整。展望2024年,中国、东盟国家、印度的经济较快增长将加大亚洲区内贸易的需求。
报告指出,2022年,亚洲服务贸易呈现出明显的复苏和增长趋势,首次实现了服务贸易顺差,金额高达405.52亿美元,这一变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反映了亚洲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和服务出口能力的增强。
此外,亚洲数字订购贸易蓬勃发展,数字交付贸易增长迅速。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电子商务市场。2023年,中国(第一)、日本(第四)、韩国(第五)、印度(第六)的零售电商市场销售量在全球排名在前十以内。
报告指出,在金融市场方面,亚洲主要国家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以及银行业将趋于稳定。2023年,较多亚洲经济体股票指数上涨、货币贬值,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以及银行部门不良贷款率出现下降。2024年,得益于经济稳步复苏以及外部货币政策紧缩步伐放缓等因素,多数亚洲经济体股票指数或将延续反弹态势、汇率上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回落以及银行部门不良贷款率进一步下降。
报告指出,在贸易与投资方面,亚洲有望扭转2023年的下行趋势。受全球经济增速下降、地缘政治冲突、国际金融环境依然偏紧等因素影响,2024年亚洲乃至全球贸易与投资增长可能面临较大压力,同时面临供应链分化的冲击。但是,亚洲数字贸易加速发展和旅游业复苏加快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经贸安排持续推进,亚洲价值链和产业链重构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效应有望逐步显现,亚洲贸易与投资也将因此增添新的动力。
迈向零碳需要更明确的激励约束机制
报告指出,亚洲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居全球首位。IEA预测,到2025年,亚洲将消耗全球一半的电量,中国用电量将达到全球的1/3;未来三年,全球电力需求量70%以上的增长将来自中国、印度和东南亚。2022年亚洲电力与供暖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达97.2亿吨,占本地区总排放量的38%,占世界排放量的64%。
报告指出,亚洲将在电力供给侧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积极推动储能设施规模化发展,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预计到2060年,亚洲电源装机规模较2020年增长约3倍,基准场景和绿色加速情景下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占电源总装机的比重分别超过70%和80%。
同时,报告提到,亚洲新能源发电将迎来快速发展。基准情景下,到2030年亚洲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6亿千瓦,到204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将成为亚洲的主体电源,到2060年,亚洲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10亿千瓦。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技术、成本优势和长期稳定的政策环境,将在推进全球能源革命尤其是降低全球风电、太阳能发电成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指出,亚洲电源装机持续增长,可再生能源投资力度加大,太阳能和风能为亚洲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截至2022年底,亚洲电源装机容量达到45亿千瓦,较2013年增长了19.4亿千瓦,年均增速5.8%。2022年亚洲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为10.5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为23.4%,较2013年增长了18%;火电发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比重逐年下降,2022年降至58.3%,较2013年下降了13.5%;水电和核电装机容量分别为6.7亿千瓦、1.3亿千瓦,较2013年分别增加1.8亿千瓦、0.4亿千瓦。
人工智能将解决老龄化问题
在“科技革命‘奇点’离我们有多远?”的分论坛上,围绕人工智能展开了讨论。人类居住火星的可能、人工智能解决老龄化问题、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改变等,成为嘉宾热议的焦点。
博鳌亚洲论坛咨委、芬兰前总理阿霍表示,中国面临老龄化问题,未来几十年当中,数千万的中国人会退休进入老龄社会,在这个过程当中,现有的养老模式、商业模式、政府治理模式将无法应对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然而,人工智能的出现,让人有信心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创新性技术的应用和实施将惠及千家万户。
“如果通过AI等现代技术实现对火星的改造,进而使得人类能够居住在火星,这将是人类今后一段时间最大的科技革命‘奇点’”,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澳门空间技术与应用研究院院长张可可提出颇具想象力的观点。
张可可表示,人工智能、快速计算机的发展使得人类对空间的探索更加强有力和深入。中国在2021年向火星发射了“天问一号”飞船并成功着陆,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探测。2028年中国将发射第二艘飞船“天问3号”,在火星上采取样本拿回地球进行分析。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在于,火星过去像地球一样也有水、海洋、大气,但火星比较小,演化过程比较快,从某种意义上看,今天的火星代表了地球的未来。如果人类能够在AI等现代技术的帮助下,到火星上改造环境,使得人类可以居住,这将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步。
关于这项科技革命的技术关键点,张可可解释称,地球地下3000公里有一台巨大的“地球发电机”不断产生电流、磁场,以保护地球的空气、水和生命。但火星的“发电机”约在几十亿年前已经停止,如果人类能到火星上重启它的“发电机”,进而产生磁场来保持大气的水分,将可以使生命继续发展。
中国经济当下热词“新质生产力”在论坛上也被嘉宾提及。小i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袁辉表示,投入全世界所有算力都不能满足人工智能的需求,人工智能的算力一定会奔向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从能源角度讲一定是核聚变。他进而表示,中国提出了“新质生产力”,人和生产物料之间的关系已不是简单的利用物料变化产生工具的问题,工具正在迅速改变人。下一阶段,人类如何快速利用AI工具,将是跑赢大盘的关键。
此外,远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跃在论坛上提出,科技最大的问题是环境问题,科技越繁荣环境问题越严重,解决的核心是能源,如果不把太阳能或者风能大力发展起来,人类是没有未来的。
首尔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IEEE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汇刊》主编Kyoung Mu Lee分享观点称,人工智能科学家2017年曾预测科技的“奇点”在2060年最有可能出现,然而如今再问,这个时间将缩短到五年。如今,人工智能会帮助开发和发展量子计算,也能找到更好的新材料和新环境发展核剧变。三个技术叠加到一起,能够带来真正的“奇点”,真正的爆炸性的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然 李海媛
搜索
图文推荐
- 信达地产经营案例大讲堂:
=$bqsr['classname']?>2024-12-23
- 光大银行:预计明年净息差
=$bqsr['classname']?>2024-12-23
- 德国宣布将关闭伊朗驻德所
=$bqsr['classname']?>2024-12-23
- 白酒上市公司集体降速,三
=$bqsr['classname']?>2024-12-23
- 四百亿化工龙头筹划收购资
=$bqsr['classname']?>2024-12-23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