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疫情应对金融政策有阶段性 要提前考虑退出

2020-06-18 12:02已围观

为应对疫情冲击,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各项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市场利率保持低位,信贷持续增长,然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系统也面临不良上升的压力。央行行长表示,要加大不良贷款核销支持力度,同时对于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要注意其阶段性特征,提前考虑政策工具退出。

6月18日,易纲在第十二届陆家嘴金融论坛上通过视频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既要鼓励金融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也要考虑可持续问题。疫情冲击下,银行的不良贷款会有所增加,因此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利度,扩大不良贷款核销支持力度,是金融可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措施。

“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政策具有阶段性,要注意政策设计激励相容,防范道德风险,关注政策后遗症,总量要适度,要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退出。”易纲在演讲中介绍人民银行如何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保主体”时讲到。

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要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如何做到?易纲在上述场合表示,金融系统将继续通过降低利率、直达货币政策工具以及银行减少收费这三个方面,向实体经济让利。

他续指,目前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市场利率持续下行,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是着力解决融资贵的问题。而融资难的问题,则通过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扩大总量供给解决,包括三次降准、增加共计1.8万亿再贷款在贴现额度以及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和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

“二季度以来,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呈现良好的回升迹象。下半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过30万亿元。”易纲表示。

信贷规模持续增长,为何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并未如其他主要经济体央行一般“扩表”?易纲在前述场合解释道,2018年以来,中国央行共进行了十次降准,货币乘数增加;但是降准的过程,一方面体现为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缩表”,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自身的扩表。此外,央行还扩大了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这部分体现为央行的“扩表”。“一缩一扩”规模大体相当,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保持稳定,维持在36万亿元左右,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持续合力扩张,贷款增长。

易纲表示,目前人民币的利率与主要可兑换货币之间还保持较高利差,对国际投资者有持续的吸引力。而上海正在成为人民币资产投资中心,以及人民币资产的风险管理中心。上海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在人民币可兑换方面先行先试,只要符合“三反”(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要求,正常的贸易投资资金都可以自由进出。

更多报道详见: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