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飘满地产人的简历,房地产行业换挡换血一起来
2020年4月的一个夜晚,80后地产人郭显(化名)又一次加班到深夜。
你有合适的岗位可以推荐吗?现在小公司拿地太难。工作环境岌岌可危。郭显在电话里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在一家中小地产公司负责投资、工程等业务的郭显,过去很多年一直觉得生活特别安稳。而今年来由于市场环境的调整,他不得不开始重新规划职业生涯。不过,由于公司并不是一家主流房企,他的从业背景也制约了他下一步的选择。
多年来中国房地产高歌猛进,很多地产人搭上了这艘巨轮。不过,规模发展红利逐渐消失后,各个公司都开始向管理要效益。提高人均产能,成为房地产行业换挡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对于很多地产人而言,不得不面临尴尬的职业场景。
今年以来,碧桂园(02007.HK)、中国恒大(03333.HK)、中梁控股(02772.HK)等公司都在相继通过一定的调整,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随之而来的是,许多高管目前依旧在家待业,曾经的高薪时代逐渐过去,行业正在重新构筑生态圈。
飘满简历的地产天空
长三角上空至少飘满了3000份某家头部公司的简历。这是近期在华东地产圈最广为人知的段子。
许多地产公司人力资源人士发现,现在可以选择的余地和可以谈判的空间越来越大。
实际上,除了这一头部公司之外,其他房企的地产人简历也开始越来越多。无论是主动希望跳槽,还是被动面临重新择业。一位地产猎头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以碧桂园为例,2018年底碧桂园集团在职员工数为131387人,到了2019年底在职人数则为101784人,从数字上看下降了29603人。
碧桂园内部人士回应称,约2.5万人是转岗而非裁员,还有一部分人是调去子公司。
总体来看,碧桂园员工真实波动比例只有3.9%,属于行业正常范畴,今年也有招聘毕业生的计划。上述碧桂园内部人士如此表示。
弘阳集团同样进行了内部的组织调整,把集团的多个高管下放到下属地产公司,并进一步减少集团的编制,降低人力成本。
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年以来营销条线的变化尤为明显。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融信中国(03301.HK)、弘阳地产(01996.HK)、蓝光发展(600466.SH)、禹洲地产(01628.HK)、泰禾集团(000732.SZ)等公司营销负责人都相继离职。
此外,还有部分主流公司营销负责人已在市场接触新的工作岗位,随时准备起跳。
去年大部分公司的内部业绩指标都没有完成,各个公司老板都很慌张,希望寻找新人试试,能不能让公司冲到新的规模。一家地产公司人力总监评价。
实际上,此前的业绩不达标,很多营销高管都开始被迫背锅。
市场本身销售有压力,也不是营销高管可以决定。老板希望营销高管把存量货值卖掉,但是营销高管又希望可以有新增货值来补充供货,但是工程运营节点却无法保证。上述猎头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比如万科(000002.SZ)与融信中国在上海合作的项目中兴路壹号,按照计划将在近期开盘,不过按照此前的拿地价格和入市时间计算,可能面临亏损。
2016年8月,融信中国联合万科,以110.1亿元的总价获得上海静安(原闸北区)中兴社区的一幅住宅地块,最终名义楼板价约10万元/平方米,可售面积楼板价约14.3万元/平方米,创造当时土地成交新纪录。
等了逾3年半,项目开盘临门一脚时,然而近期上述项目的操盘手已离职跳槽至中海地产(00688.HK),该项目不得不在开盘前期重新更换操盘手。
除了营销之外,由于市场收缩,投资条线同样面临大量收缩。比如泰禾集团,由于长期不拿地,几乎已经不需要土地投资人员。而其他头部房企,由于今年开始收缩控制拿地,同样正在暗自减员。
我们区域很多投资条线的人都离开了,主要还是之前人太多,现在可以拿的地有限,公司自然不愿意养那么多人。一家TOP10房企的区域投资人士透露。
事实上,从目前市场反馈看,除了部分继续追求规模红利的房企,大量有着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房企,都在收缩投资条线。此前,这些房企因为迫切进入更多城市而设置了很多投资团队。不过当各大公司基本完成全国化布局后,较为激进的投资策略逐渐消失,带来该条线需求明显下滑。
凸显用人结构不匹配
实际上每家公司依旧有用人需求,不过合适的候选人越来越少。一家闽系房企人力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用人结构不匹配,是目前地产圈人才的难题之一。
一方面,公司快速发展后,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正在剧变,很多岗位难以寻找到合适候选人。比如万科、龙湖集团(00960.HK)、世茂房地产(00813.HK)、旭辉控股(00884.HK)等公司,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战略部门、IT部门、人力部门都倾向于看重世界500强国际公司的经历,希望带来内生组织的又一次变化。
而当企业逐步数字化转型后带来的效率变革,实际上也减少了传统用人需求。我们目前的人力系统就无法全面进行在线数字化信息共享,月末计算薪酬都需要一位人力经理花费几天时间核算,造成了效率损失。一家TOP20房企的区域人力资源总监向记者透露。
而在世茂集团,人力系统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支持全面线上操作,每个区域用一个校招生就可以完成发薪,从核心体系打造看,我们也是用的互联网的人才。世茂集团助理总裁、人力行政管理中心负责人刘明广说。
另一方面,各公司都希望从排名更靠前的公司招聘。但是目前市场格局趋于稳定,好的候选人并不愿意轻举妄动。
大部分被裁掉的人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一般都要去挖一些在岗且业绩不错的候选人,这些人很多在原有岗位做得也不错,自然很难撬动。上述猎头分析说。
实际上,目前大部分公司对于人员的学校、学历、工作背景、外在形象、稳定性都有一定显性和隐性要求,因而许多从业较久的地产人难以寻找到合适岗位。
比如正荣地产(06158.HK)此前的社会招聘,就要求本科必须是985/211高校毕业,部分岗位要求研究生。
我们帮一个公司高管推荐岗位,就因为他的毕业学校较差,在推进过程中就面临很大难度。另外一位猎头顾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在工作背景方面,对于候选人之前工作的公司也有要求。目前看来,万科、龙湖集团、旭辉控股、阳光城(000671.SZ)、世茂房地产这几家公司的候选人受到市场欢迎程度较高。
郭显也清楚,虽然自己的学历好,但是由于从业背景等原因,会间接影响到自己在HR心中的打分。
早些年地产很粗放,用人标准很不明晰,我当时从秘书跳槽到了这家公司人力岗位,如今公司发展逐渐成熟,标准也随着规模扩大越来越高。一位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她加入地产圈的经历。
此外,老板对于职业经理人的容忍期限也开始越来越短。目前看来,中骏集团(01966.HK)、蓝光发展、泰禾集团这几家是市场公认用人容忍时间较短的企业。比如中骏集团近期大量招聘的投资岗位,内部的容忍期可能不会超过半年。在猎头市场还有个段子,在蓝光发展待上6个月就是老人了。
信任与配合,同样是摆在老板与职业经理人面前的难题。第一财经记者获悉,由于矛盾逐渐积累,有两个TOP20房企总裁就分别见过对方公司的董事长。不过,目前看来并未谈成意向。
大家都觉得现在的人不合适,都想换一换,但是又担心换了以后公司也会跟着换血。一位地产人表示。
TOP20话语权变重
从目前的就业趋势看,由于市场进一步出清,许多地产人都倾向进入TOP20房企。
不知道您这边是否了解二十强房企的设计条线需求,我先生想换工作。今年3月的一个夜晚,一位朋友通过微信朋友圈试探市场她先生在所在公司面临较大的裁员压力,希望可以寻找一个更稳定的公司。
目前看来,在TOP20房企里面,世茂房地产、旭辉控股、阳光城是公开表达过今年不裁员的公司,不过上述房企同样也在想办法提高人均效能。
我们规模还在继续发展,如果保持同样的人,人均产能就可以提高。旭辉控股总裁林峰说。
世茂房地产几乎也一样,通过规模扩张而保持目前的人数,提高人均利润产出。
阳光城则开始控制各个部门预算。据悉,阳光城许多部门预算较去年减少20%。阳光城总裁朱荣斌在内部说:我们今年不裁员,但是我们要控制成本,预算就要降低,发挥大家的动能。
除了部分TOP20房企,大量房企都在明里暗里进行优化。即便不采取裁员措施,通过组织合并、很多岗位本身就不复存在,部分职业经理人由此离职。
目前,除了部分财务杠杆较低的房企扩张需求较大,大量房企都不断调低今年的业务增速。比如万科就只保证今年销售比去年高,正荣地产公布的销售目标从增长看则低于10%。唯独中骏集团和宝龙地产(01238.HK),把增长率定在20%~30%区间。
大家现在都想来主流房企镀金,很多候选人甚至愿意降职级降薪酬来我们公司。一位总部位于上海虹桥的房企高层透露。
无论是穿越周期能力,还是实际的公司管理能力,TOP20的聚集效应越来越突出。此外,公司的发展同样可以更好保障地产人的收入。春节前,华东房企年终奖系数较高的公司分别是阳光城、中南置地、新城控股(601155.SH)、世茂房地产,这些公司均在TOP20行列,成为其他地产人羡慕的对象。
不争的事实是,行业正在向那些拥有规模和管理能力的房企倾斜红利,在周期与疫情共同的压力测试下,领军企业还将具有更多的资源聚集效应。
搜索
图文推荐
- 免签国家范围再度扩容上市
=$bqsr['classname']?>2024-12-26
- 岚图汽车卢放:用户本质上
=$bqsr['classname']?>2024-12-26
- 隔夜要闻:美股收涨英伟达
=$bqsr['classname']?>2024-12-26
- 长安期货范磊:增产推迟地
=$bqsr['classname']?>2024-12-26
- 苹果季度营收超预期,但大
=$bqsr['classname']?>2024-12-26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