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口罩质量有问题?聊聊外商的采购门道

2020-04-15 11:42已围观
3月份以来,中国在逐渐控制住国内疫情以后,开始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口罩等医疗物资,以支援全世界的抗疫工作。

然而,欧美各国即使自身深陷疫情泥淖,也仍未搁置反华议题,西方媒体纷纷炒作中国医疗产品的质量问题,国内某些意见领袖和自媒体也跟风诋毁。

中国出口的医疗产品是否有质量问题?
不可否认,某些中国产品的质量确实存在问题,不过这是难免的,因为任何产品的良品率都难以达到100%。而若说中国口罩全部存在质量问题,稍想一下便能发现这一说法违反常识:中国口罩产量占全球一半,在中国国内疫情大规模爆发后,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陆续禁止医疗物资的出口,可以说中国靠自己加班加点生产的医疗物资控制住了疫情,这足以说明绝大部分“中国制造”不存在质量问题,怎么出口的医疗物资突然就有质量问题了?

其中还有一点有违常识。以口罩为例,你去药店买口罩,如果口罩质量有问题,那么是药店的责任,还是口罩工厂的责任?

你跟药店买口罩,你不懂口罩,而药店是懂口罩的,因此药店有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欺骗你。那么药店跟口罩工厂采购时,口罩工厂能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欺骗药店吗?显然不可能。药店是了解口罩的,否则药店不会有经营资质。换而言之,几乎不存在不了解口罩的药店。

具体说来,药店之类医疗行业的零售商、经销商都是有相关医疗资质的,采购医疗物资都是专业采购。专业采购模式下,大家的知识信息都是对称的。采购之前,采购商会查看工厂的专业资质,到工厂实地查看生产设施,对工厂的样品进行检测,聘请专业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监装等等。除非有证据证明工厂实际交货的产品跟样品有巨大的差异,并且影响使用,才能说产品质量有问题。

其实负责供应链的人都知道,质量问题实际上就是价格问题,价格多少决定质量的好坏,产品执行标准越高,价格越贵,一分钱一分货。以最常用的口罩为例,中国的基本分类标准和对应价格如下表所示:

在口罩原料构成中,无纺布起防止飞溅作用,熔喷布起过滤病毒作用,而熔喷布的每吨单价比无纺布贵多了。(作者供图)
外国人在采购什么标准下的口罩?
按照正常思维,国外采购时应该采购中国标准下的医用口罩,外国采购商拿到国外政府的订单后,到中国来找供应商,这个过程外国政府不能监控,中国政府也不能干预。

中国政府对医疗物资出口做了大量额外的工作。食品药监局发布了经过中国食品药监局批准的所有有资质的正规工厂名单,以及工厂资质查询方法,并责成中国海关在出口环节加强监管。


中国海关在4月10号发布第五十三号令,对这次防疫用的医疗物资纳入法定检验范围。但中国不能阻止非医用口罩出口,对于正常的按中国标准被划分为非医用的口罩,只要以非医用名义报关出口,就没有任何办法。中国海关只能查扣三无产品,而众多非医用口罩都是这么报出去的。

中国工厂根据外国采购商的订单进行生产,生产符合中国标准的产品,出口的也是符合中国标准的产品,一切合理合法——若外国采购商在中国设有外贸公司,可能中国工厂甚至都不知道自家某批产品会走出国门。而在价格差距下,外国资本家会采购哪种口罩,销售时又会有什么套路?这些就不是我们所能管的了。


外国采购商指明要不含熔喷布的非医用口罩,而没有熔喷布的口罩无法过滤病毒(作者供图)
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也透露了相关信息。据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介绍,从3月1号到4月4号,中国出口口罩38.6亿只,货值77.2亿元,平均人民币2元1个。若大量采购单价在25元以上的医用防护口罩,总出口的平均单价显然不只2元;只有在外国采购大部分都是非医用口罩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一数据。


出口报关信息(作者供图)
有一问题紧随其后:符合中国标准的非医用口罩能否通过欧洲海关的批准?当然可以,外国采购商做这个都是专业的。

相同产品在不同国家的标准下有不同的判定,符合中国标准的不一定符合欧盟标准,同理,符合欧盟标准的也不一定符合中国标准。为此,还有一种订货模式——委托定制。欧洲的采购商可以拿着一种正常符合欧盟标准的口罩,以自己的名义向欧洲监管机构申请并通过欧洲认证,然后找一家中国工厂,在中国以非医用口罩的名义向中国海关申请出口报关,货物抵达欧洲后,以之前自己拿到的欧洲认证文件向欧洲海关申请进口报关,如此一来就能让这批口罩顺利进入欧洲市场。

可能有读者好奇,万一口罩出了问题怎么办?那好办,找西方媒体写文章,掩盖自己为更高利润故意采购非医用口罩的事实,甩锅中国产品质量。欧美大批媒体喜爱吃这一馒头,中国国内也有大批人士附和捧场,加上中国普通民众对医疗行业欠缺了解,再搭配长期与中国产品相伴的质量不佳的刻板成见,采购商不愁锅甩不出去。

这么一番操作下来,欧洲采购商又可以继续拿政府订单了,下一轮循环再次开启……
中外医疗物资采购的标准有哪些不同?
就算外国采购商采购的产品符合欧美的标准,欧美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么?不一定。

大家可以发现,中国医护人员的感染率比欧美医护人员的感染率低很多。中国医护人员的感染基本都是在早期发生的,早期武汉医护人员的确诊病例率也远高于普通人群,但是后来从全国各地调集的4万多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就没有受到感染。

除了是否有足够的防护装备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国外记者的装备比国外医护人员好,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视频截图)
在实际出口业务中,笔者发现一个现象:外国采购商采购的很多口罩都是带有呼吸阀的,而在国内医院,是不允许医护人员使用带呼吸阀的口罩的。之前就碰到过国内医院拒收捐赠的带呼吸阀口罩的情况。

作者供图
在中国,带呼吸阀的口罩一般不会是医用口罩。如中国医用防护口罩标准GB 19803-2010第4.3条款就明确规定“口罩不应有呼吸阀”,这样可避免飞沫、微生物等通过呼吸阀呼出,从而危害他人。而民用口罩则允许有呼吸阀,通过呼吸阀可以减小呼气阻力,有利于作业人员长时间工作。

而我向认识的外国采购商询问后得知,德国的医院允许使用带呼吸阀的口罩。德国的这一规定是否科学、谨慎,有待各位读者继续讨论。

聊到此处,可能有读者会脑补出这么一个认识:相比之下,中国国内医院的医疗物资采购就很有良心。其实笔者倒也不认为“很”有良心,因为国内医院的医疗物资采购牵涉的利益太大,盘根错节,且这次疫情期间,中国对于医疗物资加强管理,对不法行径严格追责。若有采购商为了一点小钱在质量问题上动歪脑筋,一旦出问题,可没有媒体帮甩锅,轻则经济损失巨大,重则可能就是死刑。

(本文由医疗器械行业王浩奕提供支持,特此感谢。)(观察者网左千户)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