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疫情是价格的双刃剑—评2020年2月物价数据

2020-03-12 14:44已围观
事件:
2020年2月CPI同比5.2%,前值5.4%,市场预期5.2%,我们的预测值为5.0%。PPI同比-0.4%,前值0.1%,市场预期-0.3%,我们的预测值为-0.2%。

点评:
疫情的冲击加剧了CPI与PPI之间的分化:2月CPI同比虽然较1月回落,但仍在5.2%的高位;PPI同比在短暂的转正之后再度陷入通缩区间。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疫情带来的通缩、通胀双重影响呢?

1、疫情期间:通胀与通缩压力并存
在疫情期间,疫情既会带来通胀风险,也会引起通缩压力。其中,通胀风险主要体现在和医疗保健相关产品之上;通缩压力则主要表现于价格和服务价格之中。通胀方面,第一,居民在疫情期间居家避险,更加倾向于购买易储存的食品,导致土豆、大白菜价格大幅上涨。2月土豆、大白菜价格环比分别上涨了22.4%和42.1%,显著高于油菜、水果等较难长期储存的食品。

第二,交通运输受阻使得价格的春节效应被拉长。直到2月中旬,随着交通物流逐渐恢复,猪肉和蔬菜价格才见顶回落。2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35.2%,影响CPI同比上涨约3.2个百分点。

第三,由于医疗保健用品需求上升,熔喷布、酒精等价格显著上涨,也带来了结构性的通胀压力。

通缩方面,第一,疫情在全球的扩散使避险情绪高涨,加之OPEC未达成减产协议,1月以来原油价格显著下跌。2月石油加工业PPI环比下跌4.4%,较1月下降了6.2个百分点。2月PPI环比共计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与油价关联较为密切的石油加工业、油气开采业和化学品制造业共计带动PPI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是2月PPI下跌的主要原因。铜等价格也受到波及。2月加工行业PPI环比下降了1.5%,较1月低2.1个百分点。

第二,企业推迟复工、居民外出消费需求下降等因素带来了短期内失业压力上升的风险。2月制造业从业人员PMI下降至31.8%的低位。历史数据显示,服务CPI同比变化与就业密切相关。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2月服务CPI同比下降至0.6%,较1月显著下降0.9个百分点。

2、疫情之后:警惕CPI“前高后不低”的风险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物价运行可能再度出现变化:一方面,运输不畅、居民囤积食品、医疗保健品价格上涨的现象都会减轻;另一方面,需求回暖和疫情带来的供给冲击可能带来价格上涨的压力。从PPI来看,SARS期间的经验显示,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油价可能出现回升。此外,在疫情期间原材料库存去化速度较快,2月原材料库存PMI仅为33.9%。如果疫情结束后需求回暖,原材料价格将面临上涨的压力。

从CPI来看,非典结束之后的2003年下半年,畜肉、粮食和生活用品价格不约而同出现上涨。其中,粮食和畜肉的涨价是由于非典影响了春耕和禽畜补栏的节奏,而生活用品价格则随着工业品价格回升。虽然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较2003年显著提高,粮价上涨压力有限,但新冠疫情可能使生猪补栏节奏放缓,拉长猪肉价格高位运行的时间。

不过,就3月而言,随着物流改善,涨价压力减轻,CPI同比有望继续小幅回落,PPI同比跌幅则可能进一步扩大。

(本文作者介绍:首席经济学家)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鲁政委 郭于玮)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